“大宗中东行”之从红海到波斯湾
发布时间:2016-03-18 01:14:19 | 点击:7279“斗富斗狠”皆为石油
2015年年底,笔者应邀再次奔赴中东。
中东作为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位于“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大宗教滥觞中心,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宝库的发现,生存于斯的17个国家的5亿人口,在世界强权幕后操纵下,围绕着宗教、石油与淡水资源的战争此起彼伏。
中东的波斯湾,有“世界油库”、阿拉伯国家“石油银行”之称,是欧美强权主导的世界战略高地。巴黎惨案后,法国报复ISIS的军机,就是从海湾出发的。这里是欧美主宰的世界,从利雅德到迪拜,你都能看到欧美文化的强势介入。
波斯湾,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以及最重要的石油输入基地之一。与欧美强权相比,中国在海湾的影响力充满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穿梭于迪拜与阿布扎比之间的12车道跨国高速公路,从中国人参与设计建造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到中国海外最大城市综合体龙城,笔者深深感到中国符号在海外的影响与扩张。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东地区围绕石油,成为牵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敏感地区。欧美以强大的实力主宰世界油库,并以软实力征服了中东富国。这里除了君主体制与信仰外,行政管理与生活方式几乎全盘西化。在迪拜一年一度豪车游中,笔者目睹阿拉伯人驾驶着数百辆劳斯莱斯与兰博基尼咆哮而过,其对物质的追求远超欧美。
阿布扎比酋长国目前石油产业占GDP的70%,是中东的首富。国家油田建设公司原副总裁萨拉·桑西,是在美国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代表性人物,第一代从沙漠中走出的西方式精英。在他充满中国元素的公司里,笔者问他是否对石油枯竭后的海湾有心理与现实上的准备,他颇有底气地说出了这样的话:“目前,阿布扎比探明的石油足够开采100年。现在,酋长国每年出口原油的收入为1000亿美元,我们还在政局稳定的北美拥有1万亿美元的投资。”
一个仅有百万人口的国家,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以中国国内GDP排名第五、第六的河南和河北两个超级大省为例,2亿人口,2015年GDP总和也不过4万多亿人民币(约5000多亿美元)。用阿拉伯人的话说,石油是真主赐予他们的财富,是对他们信仰的回馈。
漫步伊斯兰社区,洁白的清真寺随处可见,国旗铺天盖地。仅有百万人口的阿联酋臣民,向酋长申请一块免费土地,向政府申请一笔无息建筑贷款,住上独栋别墅,买上几台豪车,使用着每升折合2元多人民币的优质汽油,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占该国总人口85%的外国居民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石油。
红海不仅仅因色而“尊”
在《圣经·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过红海的故事,让这片赤色的海有了传奇色彩。被中东政治中心埃及与中东最大石油巨头沙特护卫的红海,作为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太平洋(601099,股吧)的水上通道,中东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是大国战略的超级舞台,在中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领土横跨亚非两大洲与红海两岸的埃及,是阿拉伯联盟所在地、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也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同时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储量居世界第25位,还是世界第6大天然气出口国。目前,埃及已经开发了苏伊士盆地与西部沙漠100多个油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和出口收入的40%都来自于石油及其制品。
红海东岸的亚洲国家沙特,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国,在红海之畔也拥有几个大型油田。虽然不能与其东部波斯湾沿岸世界最大的石油海媲美,但其战略意义依然重要。
在中东的日子里,笔者驱车近千公里,从地中海南岸的亚历山大沿着红海西岸,南下苏丹边境,目睹了红海两岸林立的海上钻井平台、密布的油气输送管道,与金字塔、神庙、帝王谷等世界最伟大的古代文明遗迹交辉相映。
红海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始终被英美诸国掌控,这既有英国殖民中东百年的历史渊源,更基于他们世界首屈一指的勘探开发技术。
目前,红海油气资源大部分归西岸的埃及与东岸的沙特拥有,在此投资开发石油的国外公司已多达数十家,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爱尔兰、希腊、法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十几个国家。红海最红火之时,两岸数百台钻机轰鸣,且不言红海勘探老大美国Nabors公司的钻机数量,就连中国石化(600028,股吧)旗下第二大油田的中原油田一家,在红海的钻机就曾达近30台。
2011年,埃及在“阿拉伯之春”的浪潮中社会动荡不已,石油工业陷入困境。笔者在开罗这座非洲最大城市一座座加油站前,看到的是拥挤的长长车队等待加油。
经过了风雨飘摇的2012年,埃及石油勘探没有取得任何新进展,探明储量没有增加。目前,埃及局势虽然趋于平静,但迅速增长的人口和日显紧缺的石油供应,加上国内政局和社会动荡均为埃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
世界石油界普遍关注的,是埃及能否发现新的大油田使石油储量大幅度增加,埃及政府对此持乐观态度。埃及石油部长最近称,埃及仍有80%的石油储量未被发现,主要集中在西部沙漠和地中海沿海海域。
2015年8月30日,埃及石油部发表声明称: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可在今后几十年内满足埃及的天然气需求。这一“历史性的发现”将改变埃及的能源格局。
巧合的是,在埃及新发现特大气田前半年,习近平主席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将中埃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切,为中国与即将升温的埃及石油工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红海,一如她那神秘的殷红,犹抱琵琶半遮面。然而就是这种神秘,让世界为之牵动。
波斯湾的暗潮汹涌
与诡秘妖娆的红海相同,貌似波澜不惊的波斯湾更不平静。
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相当于红海长度与面积的一半。沿岸国家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海湾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和供应地,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年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素有“石油宝库”、“世界油阀”之称。
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均为超级大油田。用海湾土豪的话说,就是油价降到10美元一桶,他们照样有钱赚。这与中国油田动辄开采成本六七十美元的现状比,真是令人羡慕之极。
如果用波斯湾是世界生命线来形容也不为过。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这里生产的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西欧和美国等经济发达之地。与此同时,石油美元也使得海湾诸国一夜之间从沙漠游牧民族步入后现代社会。
谈及波斯湾,沙特与伊朗是重头戏。从2003年到2014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从9100万吨飙升到3.08亿吨。在2014年的进口来源中,沙特占了16%、伊朗占了9%。
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355.9亿吨,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石油出口约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上世纪末,中国石油(601857,股吧)行业开始进入沙特石油市场,承包油气勘探基础建设项目。今年年初,在中东危机时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沙特,彰显了中沙两国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的内涵。
伊朗是中东近亿人口的非阿拉伯世界国家,同样在中东举足轻重。西方对其制裁解禁后,伊朗可以加大石油出口。今年3月初,伊朗总统宣布,上半年,伊朗每天将出口原油200万桶,而制裁前每天出口为100万桶。伊朗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又一个多样化的稳定来源国。
伊朗原油探明储量为1372亿桶,世界排名第三;天然气探明储量26.8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石油自2004年起就介入伊朗石油勘探开发合作项目,先后投资开发了MIS、3区块、北阿扎德甘、南阿扎德甘、南帕尔斯等5个项目,投资金额逐年增大。
中国,与伊朗在石油开发上的合作,将迎来新的春天。
中国能源版图在延伸
环抱红海与波斯湾的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
日前,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士林博士告诉笔者,“一带一路”的最重要定位,就是能源之路,是中国能源版图的延伸。中国需要能源,中东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就是共赢。
中东是国际石油巨头的舞台,同时也是国内“三桶油”与国际石油巨头角逐的最大战场。
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后,从红海到波斯湾,中国符号越来越强烈。
最近,中国提出在“一带一路”大框架下,构建大中东地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的合作格局,为中国石油行业升级中东合作,大开绿灯。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一半来自波斯湾,每日数百艘巨型油轮驶向中国沿海各大港口。伴随而来的,还有中国的国有与民营石油企业。
西方世界眼中,任何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中东,中东同时也是埋葬大国的坟墓。这一切都与中东的战略价值相关:地理位置、油气资源、重要的文明文化影响力、在各种国际和地区组织中的政治经济作用、对其他大国力量构成的牵制、屏障功能,等等。问题在于大国与中东交往的目的和方式,究竟是侵略、占领、控制和干涉,还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
中国与中东交往千年,向来友好。在“中国梦”的践行中,能源需求和海运通道安全方面,仍将依靠中东。周边战略的延伸和大周边战略的传统定位,正向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战略支撑定位迈进。
经过多年艰苦创业,中国油企在中东地区业务发展迅猛,无论是“三桶油”还是宏华、科瑞、宝龙等民企,我国石油产业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中东,已经成为中国石油甲乙方单位在全球最多的地区,也是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
中东,正向中国伸出双手,迎接世界第二经济体的深入合作,其前景无比诱人。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天,笔者一直在中东地区考察,感受到了一种不安情绪。
目前,埃及动荡仍未结束,叙利亚硝烟未散,土耳其也是遭恐怖袭击不断,伊朗虽已石油解禁但面临转型,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政局扑朔迷离,阿联酋连续捕获一批准备袭击公共场所的恐怖分子,中东各地媒体上天天充满血腥……
中东,难道会有一场二战后沿续70年的世界格局重新洗牌之战?而这种洗牌,石油,无疑将又一次成为主角。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跌幅惨重,海湾地区损失首当其冲。面对油价暴跌,去年年底,供应量占全球四成的欧佩克在会上却决定保持生产目标不变。世界头号石油大国沙特,始终维系着市场份额战略,去年,其对华石油出口超过俄罗斯,中国跃居第一。
油价大幅下降,带来成本革命,中东各石油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物美价廉的中国,向中国石油企业递上橄榄枝,充分展示了中国制造在海湾地区强大的生命力。
石油专家们认为,中东地区交织了太多的强权国家利益,中东乱局到底从多大程度上影响今后世界格局,尚在观察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油气仍将是全球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必须关注世界主要能源产地中东海湾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它们对新能源的看法,对中国油气合作多元化的反应等。
当前,中国与中东年贸易额达3000亿美元,尽管列欧美日及东南亚之后,但远超非洲与澳大利亚,是一块具有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宝地。
在中东期间,笔者高兴地看到,巴基斯坦政府正式将瓜达尔港自贸区土地使用权移交给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公司,动工建设中巴能源大通道已成现实。这意味着,中国在红海与波斯湾出口处建立了一块立足之地,世界油库距离中国咫尺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