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施压,郑糖上行步履维艰
发布时间:2018-09-03 09:05:46 | 点击:244下游消费疲软
9月历来是供应减少、青黄不接的消费季,2014/2015、2015/2016、2016/2017连续三个榨季9月糖价均出现了上涨,但近年来国内白糖消费却呈现出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征,传统的季节性消费属性逐步弱化。尤其是本榨季国际糖价大幅下跌,进口糖、走私糖冲击国内市场,国内新糖售价低于预期。截至2018年7月底,2017/2018年度全国累计销糖760.9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96万吨。
目前来看,2017/2018榨季国内食糖供应量包括新糖产量1031万吨,上榨季结转库存139万吨,进口量保守预估约260万吨(截至7月底,本榨季进口量共计208.96万吨,7月初又发放75万吨配额外进口糖许可),走私糖约200万吨。此外,再加上2016/2017榨季广西地方抛储成交的20万吨,保守估计总供应量应该在1650万吨。但下游消费方面,却并不尽如人意。糖果、乳制品、罐头等行业年度累计用糖量均出现下滑,替代品抢占市场份额,预计本榨季消费量下降至1450万吨左右,结转库存将在200万吨以上。
仓单压力较重
随着交割月的临近,1809合约上仓单压力仍旧较重,但流出速度加快。截至8月31日,有效仓单共计28344张,减少1425张,有效预报2130张。目前仍以甜菜糖仓单为主,市场担忧甜菜仓单会对后期造成压力。去年同期的1709合约上囤积了巨量仓单,一方面是因为甜菜糖仓单交割没有贴水,另一方面在于部分销区变产区,交割库升水设置过高。为了预防此类现象的出现,今年郑商所对指定的白糖交割仓库调整了升贴水,升水幅度降低的仓库主要位于甜菜糖片区和进口糖集中的省份,例如天津、营口、北京、河北、日照等地升水均下降了70—150元/吨。在政策调整下,本榨季的仓单注册量和交割量都出现明显减少,但仍然有将近30万吨的糖等待交割,在历年的9月合约中仅次于去年。
解决仓单压力的办法无非是基差走强,吸引后期仓单流出:让现货对期货大幅度升水或期货大幅下跌是促使基差走强的两种渠道。前者从目前的形势看,下游消费不畅,外盘猛跌抑制国内糖价上涨,现货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低,那么只有期货足够贴水现货,且必须买方购买地区期现价差低于交割升水才能实现盈利,买方才会愿意购买。
另一种解决方式就是把压力延后至1901合约,贸易商主动考虑到将销区库存移到1901合约的前提是考虑到持仓成本等因素,1809与1901合约之间价差至少达到-400以上才有可能解决该问题。目前1809与1901价差约在-350,1901合约处于消费旺季,而1809合约后期下行概率较大,两者之间价差仍有望扩大。
逢高沽空思路不变
综上所述,国内糖价上涨面临的压制因素较多,一是在全球糖市处于熊市格局的大背景下,进口走私利润丰厚,国内继续位于增产周期。二是糖料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预计下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仍旧保持近期高位。三是下榨季可能重启抛储,种种不利因素决定了糖价反弹之路坎坷重重。建议投资者逢高抛空思路不变,或进行1809与1901合约的反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