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您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8-02-13 09:20:33 | 点击:3925一、原油简介
原油也称石油,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中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通常石油是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世界各油区所产原油的性质和外观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从颜色上看,绝大多数是黑色,但也有暗黑、暗绿、暗褐,甚至呈赤褐、浅黄乃至无色的;以相对密度论,绝大多数原油介于0.8~0.98之间。原油大多具有浓烈的气味,这是因为其中含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的缘故。原油的主要元素为碳、氢、硫、氮、氧及微量元素。其中,碳和氢约占96%~99%,其余元素总含量一般不超过1%~4%,上述元素都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1、原油的分类
因油品的体积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密度则随之变小,所以油品密度应标明温度。我国国家标准(GB/T 1884)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
油品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油品在t℃时的相对密度通常用d4表示,我国及东欧各国常用的相对密度是d4;欧美各国常用的相对密度是d60℉(其中:60℉=15.6℃),即60℉油品密度与60℉水的密度之比。欧美各国常采用比重指数表示油品密度,也称为60℉API度,简称API度,并以此作为油品标准密度。与通常密度的概念相反,API度数值愈大表示密度愈小。目前,国际上把 API度作为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它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轻,价格相应愈高。
API度=(141.5/d60℉)-131.5
其中:华氏度(℉)=32+摄氏度(℃)×1.8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计价标准是按比重指数API度分类和含硫量分类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原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按组成分类可分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按硫含量分类可分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按相对密度分类可分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三类。
原油的凝点大约在-50℃~35℃之间,其数值的高低与原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点就高。
1.2、原油炼制加工流程及下游产品
原油通过一定的炼制加工流程可以生产各种原油产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当前主要的能源来源。首先,由原油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液化气是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其次,原油产品中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材料工业的重要支柱,除合成材料外,原油产品还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工原料;此外,金属加工、各类机械毫无例外需要各类润滑材料及其他配套材料,消耗大量原油产品;建材工业、轻工、纺织工业也是原油产品的传统用户,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都离不开原油产品;原油产品还可以为农业提供氮肥等化工原料。
石油产品现有约800余种,主要分为六大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石油沥青、石油蜡、石油焦、润滑剂。燃料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发动机燃料以及灯用煤油、燃料油等。我国的石油燃料约占石油产品的80%,其中约60%为各种发动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包括生产乙烯的裂解原料、石油芳烃及各种溶剂油,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10%左右。石油沥青、石油蜡和石油焦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5%~6%。润滑剂品种最多,达百种以上,但产量不高,仅占石油产品总量的4%~5%左右。
原油作为化工品的初始端原料,它的价格左右着下游化工品的成本高低,通常油价的上涨会抬升化工原料的成本,利好支撑下游化工品上涨。原油是当前期货市场化工品种PTA、PE、PP、PVC、沥青及合成橡胶的初始端原料,因此油价是它们价格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世界原油能开采多少年,一般用储采比来衡量,即当年的剩余探明经济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例。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7067亿桶,原油产量约为337亿桶/年,那么世界原油可开采50.6年。当然,世界原油到底还能开采多少年,取决于每年新发现的经济可采储量,如果新发现的储量大于年开采量,储采比还会增加。
从地区的储量占比来看,中东地区原油储量占比高达47.3%,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其中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从出口石油中赚了很多的钱,成为富裕国家。由于石油采一点就少一点,所以这些产油国家,都在考虑石油资源采完之后,本国经济的出路问题;当前他们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其次是中南美洲,原油储量占比19.4%。位居第三的是南美洲,原油储量占比14%。从原油储量的国家排名来看:
委内瑞拉以3008.78亿桶的原油储量位居首位,委内瑞拉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马来开波盆地和中央盆地的奥里诺科重油带,以及委内瑞拉所属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大陆架。其次是沙特阿拉伯,原油储量2664.5亿桶;虽然沙特原油储存量屈居第二,但其原油产量却高达1044.3万桶/天。而排名第三的加拿大原油储量为1715.1亿桶,但其中97%以上的石油皆为油砂,开采成本较高。排名第四、五的国家分别是伊朗和伊拉克,原油储量分别是1584.4亿桶和1530亿桶。俄罗斯储量只排在第六,但其产量高居这十个国家之首。美国原油储量排名第九,但其产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在前十大产油国中,近几年原油产量上升明显的产油国有美国、伊拉克和伊朗,其中美国因页岩油开采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从原油的储量、地区分布及主要产油国来看,中东地区是全球原油最大的储量地区和供应地区,而由于当地特殊的宗教、文化的因素,战乱频发。因此,一旦产油国爆发战乱,就会影响当地的原油供应,从而造成原油价格的飙升。
由于全球原油的整体需求呈现增加的态势,因此全球日均的炼油产能也理所当然的持续增加。2016年全球原油总需求达到9512万桶/日,较2015年增加212万桶/日,增加2.28%。2001-2016年,全球原油平均需求增速为增速1.43%。
2016年全球原油消费量9620万桶/天,前十大消费国累计占比60.46%。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原油消费量也是位居榜首,达到1963.1万桶/日;我国以1238.1万桶/天的消费量位居第二;而印度以448.9万桶/日的原油消费量成功超越日本位居第三。
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全球排名第七的原油生产大国。2000年至201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5%左右,大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1.2%;在2011年之后,我国石油需求增速开始放缓,2016年石油消费增速降至3.23%。但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仍呈逐年增加态势,2014年首次超过60%。2016年我国原油产量399.92万桶/天,消费量上升至1238.1万桶/天,需进口量高达838.2万桶/天,对外依赖度已上升到67.7%。
我国做为原油进口大国,同时也是第二大消费国、第七大生产国,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原油品种的期货市场缺失,我国在国际油价中的影响力很低,不利于我国石油的“价格安全”。而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会对国内经济、相关行业、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这也是国内原油期货加快上市进度的动力所在。
二、油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原油身上具有金融属性和商品属性,因此在讨论原油的价格影响因素时,我们需对原油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展开分析。原油作为全球交易额最大的商品,其自身的商品属性很强,特别是在供需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油的价格会出现巨幅波动。
(1)供给端影响因素
供给端影响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原油的储量、欧佩克原油产量、页岩油产量、原油开采成本及突发事件等。
其中突发事件对油价的短期影响较为明显,因原油的供应最主要是在中东地区,而这一地区战乱频发,因此一旦产油国爆发战乱,就会影响当地的原油供应,从而造成原油价格的飙升。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由于其东部重要的石油输出港班加西陷入战乱和大量外资石油公司员工的撤离,该国的石油生产和对外运输都受到巨大影响,产量锐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造成市场供应量下滑,供不应求局面促使当时的油价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至今也没有被超越。除此之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原油的储量,这一数据表明全球原油的供给能力。不过,由于每年都有新的油田被发现,因此原油的储量并没有随着不断的消耗而下降,在短期内对于原油的供给影响有限。因欧佩克原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3,其原油产量增减对全球原油供应影响较大,从供应端中长期影响油价。而页岩油产量对油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油价超过其开采成本上限时,页岩油产量会显著增加从而压制油价上涨。如2014年6月份国际油价暴跌的主要原因是100多美元/桶的高位油价引发美国页岩油大幅增产,促使全球原油进入供应过剩格局,利空打压油价暴跌。而原油开采成本则在油价跌破其边际成本后,因石油产商在油价低于开采成本后会缩减投资及减少产量,油价在供应下降的利好支撑下反弹;如2016年2月油价跌破30美元/桶后,全球原油开采投资减少及美国页岩油产量下降令油价获支撑反弹。
(2)需求端影响因素
原油的需求具有很多特性。首先,原油需求的整体运行趋势和全球经济的增速息息相关。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原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原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般用原油消费对GDP的弹性系数来表示。全球经济整体的表现好坏对于市场的投资环境以及市场情绪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或者繁荣的时候,经济增速上升,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对于商品将会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这种时期,即使市场整体的供应过剩,在大的趋势带动之下,原油的价格重心也将随之上移。反之,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或者更极端进入了金融危机,那么原油的价格也将随之大幅下跌。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虽然经济的下降对于原油的需求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盘面来看,原油的暴跌并不是单是受需求下降的影响,更多的还是受市场的恐慌情绪所致。其次,发展中国家是贡献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的主要主体;因此,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就成为判断未来原油需求增速的重要依据。再次,原油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由于西方国家取暖主要使用取暖油,因此北半球冬季的时候,取暖油的消费增加,对于原油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而异常天气如欧美地区冬季异常的低温天气也会影响油价,因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进入夏季,由于出行高峰,成品油进入消费旺季,原油的需求在这一时期也将进入高位。
最后,政治政策对需求的影响,如:随着全球各国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以及原油成本偏高的原因,对于以成品油作为主要驱动力的汽车的使用始终是全球争议的话题。目前,全球多个国家都已经公布了终止出售成品油为动力的汽车的时间表,这意味着未来占原油消费90%的成品油将会逐渐下降,而化工行业将会成为原油需求的主要领域,而这是改变未来原油整体供需格局的重要因素。
(3)库存
库存在供需关系中充当供给和需求之间缓冲的作用,当原油的供应出现了阶段性的短缺,后者需求到了旺季的时候,市场现有的原油动态供应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个时候原油的库存就会释放从而弥补原油供应的缺口,在这个时候,原油扮演的是供给的角色。而当原油库存偏低或者原油的价格处于低位的时候,各国为了能源安全或者降低未来的采购成本,会开始增加原油的储备,这个时候库存扮演着原油需求的角色。例如2017年我国设定成品油在油价跌破40美元/桶时不会相应降价,其实也是在间接鼓励国内相关炼油企业在油价低位时增加库存。
由于全球的原油商业库存主要集中在经合组织(OECD),因此经合组织的原油库存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较大。除此之外,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反应了北美地区原油整体的供需情况,对油价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对石油影响重要的两个数据API与EIA:
每周三凌晨04:30(冬令时05:30)美国石油协会都会公布“API原油库存”数据。该数据包含美国原油、汽油和蒸馏油库存的1600报告的原油库存水平,并显示现有多少石油库存和产品,这不仅可了解供应可持续多久,而且还能监控美国原油生产和原油进口及成品油库存。
每周三22:30(冬令时23:30)美国能源信息署也会公布“EIA原油库存”数据。该数据可以向决策者提供独立的数据、预测和分析,这不仅能让公众了解有关能源及经济环境的相互作用,还能促进健全决策者建立有效率的市场秩序。
商品的金融属性体现商品的资产性,是不同商品作为一项资产形式时所具备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的具体体现。原油作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因此在判断原油价格的时候,对原油金融属性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1)宏观经济
全球经济整体的表现好坏对于市场的投资环境以及市场情绪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或者繁荣的时候,经济增速上升,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对于商品将会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这种时期,即使市场整体的供应过剩,在大的趋势带动之下,原油的价格重心也将随之上移。反之,如果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或者更极端进入了金融危机,那么原油的价格也将随之大幅下跌。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虽然经济的下降对于原油的需求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盘面来看,原油的暴跌并不是单是受需求下降的影响,更多的还是受市场的恐慌情绪所致。
“宏观决定方向,基本面决定高度,市场情绪影响波段”,这个经验对于原油同样适用,很多时候宏观经济对于原油的方向起到指引的作用。从影响的层面来看,宏观经济即对原油的金融属性产生显著影响。
(2)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主要指重要产油地区发生动乱争端、战争,从而引发原油供应减少,在供应端对油价产生影响同时对市场的情绪也产生明显刺激。因以石油为原料的各种工业制品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消耗十分巨大,所以世界各国的石油储备量都以天计,这也就使得一旦爆发战争影响到石油的正常生产和运输的时候,在市场预期供应短缺的带动下,资金涌入购买原油通常会短时间急速拉涨油价。但由于突发事件很难预测,因此在研究原油价格的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大多数时候很难提前预测,能做的只是衡量其对于市场的影响程度,从而决定原油的价格是继续顺势运行,还是会出现反转。
(3)资金因素——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流向
目前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投机资金借助于经济波动或一些突发事件,引导和利用人们的预期,在现货和期货市场上大肆炒作。预期的变化和投机行为互相影响,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互相推动,使得油价向上或向下突破关键价位后出现了类似于“超调”的特征,加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幅度。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大致10%-20%的影响力。
(4)美元汇率的变动
由于国际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为标价,因此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原油价格涨跌的因素之一。当美元升值时,国际上黄金、原油、铜等大宗商品原料价格有下跌的压力;反之,当美元贬值时,此类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上涨。自2002年到2010年7月,由于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导致原油价格节节攀升。美国为了缓解次贷危机所采取的利率调整和汇率政策,直接带来了流动性泛滥,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和美元持续贬值,导致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油价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叠创新高,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桶。在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的背景下,油价迅速一路下跌至35美元/桶。因而,美元与油价之间存在典型负相关关系,但是美元汇率因素对油价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不够显著。统计分析显示,WTI原油期价与美元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2,这说明在油价波动中,美元汇率相对于原油的供求关系来说所起的作用较小,更多的是对市场的情绪产生短期影响。
三、国内、外原油期货合约及规则
国内原油期货交割的原油是中质含硫原油,每手1000桶;以人民币报价,最小变动价位0.1元(人民币)/桶;每日涨跌幅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4%,最低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5%;若按照国际原油价格60美元/桶计算,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一手原油期货合约的价值为60美元/桶×6.5元/美元×1000桶=¥390000元,按照能源中心最低保证金比例5%计算则一手的保证金约为1.95万元,通常期货公司会在交易所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保证金比例,按照投资者10%的比例则一手的保证金需3.90万元。
在全球整个商品期货市场,原油期货所占的比重一直比较大(超过15%),纽约原油期货活跃合约成交量保持在每日25万手左右,约合2.5亿桶,其中交割地位于库欣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 ICE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成交量每日在2亿桶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世界原油贸易中约有65%的原油以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为基准油作价。
(1)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
纽约商品交易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已有132年的历史。 1982年,NYMEX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原油期货合约--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由于它是以美国著名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为主要交易标的物的,因此被称为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合约。1985年,WTI期货交易规模已超过取暖油期货,此后一直稳居NYMEX的首位,2001年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NYMEX主要的石油期货、期权品种有: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取暖油期货合约、纽约无铅汽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轻质低硫原油期权合约、取暖油期权合约、纽约无铅汽油期权合约、布伦特原油期权合约。其上市交易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
(2)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原油期货
1988年6月23日,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伦特原油期货,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也门等国家和地区,均以此为基准,由于这一期货合约满足了石油工业的需求,被认为是“高度灵活的规避风险及进行交易的工具”,也跻身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三大基准。伦敦因此成为三大国际原油期货交易中心之一。布伦特原油期货及现货市场所构成的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最多时竟涵盖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即使在纽约原油价格日益重要的今天,全球仍有约65%的原油交易量,是以北海布伦特原油为基准油作价。(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是一家全球领军的金融和商品期货的交易所和结算中心集团。ICE期货交易所的总部位于伦敦,其前身是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3)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
1999年7月,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上市汽油、煤油期货合约,2001年9月上市原油期货合约,上市当年2001年交易量为2560万手。2002年4月新加坡交易所与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上市交易中东原油期货合约。该合约以中东原油(迪拜和阿曼的平均价格作为中东原油的基准价格)为交易标的,合约规格为50千公升,价格单位为日元/千升,结算方式为现金。
(4)国内、外原油期货对比
中国与国外主流原油期货合约对比,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不同:
(1)交易的原油品质不一致:国内原油期货交割的是中质含硫原油,基准品质为API度32,含硫量1.5%,而国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交割标的是低硫轻质原油,API在37-42之间,硫含量不高于0.42%。可交割油种包括6个美国国内油种和5个其他国家油种(价格有升贴水)。
(2)最小变动价位不一样:国内原油期货是以人民币标价,最小变动价位为0.01元/桶,而国外原油期货都是以美元标价,最小变动价位为0.01美元/桶。
(3)涨跌停板设置:国内原油期货的涨跌停板为±4%;而WTI原油期货涨跌幅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10美元每桶。如果最近3个月的合约有触及涨跌幅限制的报价出现,则globex可能启动熔断机制,即所有合约暂停交易5分钟。交易重启后,涨跌幅限制扩大。
四、参与国内原油期货的要求及渠道
开通原油期货交易编码前,需要先开通商品期货账户;其中可用资金是指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每个交易日结算时的保证金账户中可用资金余额均需满足要求50万(100万)人民币或者等值外币:这里的等值外币,目前交易所只支持美元。
对于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方面,单位客户申请开立能源中心交易编码的,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该单位客户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个人客户申请开立能源中心交易编码时,申请交易编码前该个人客户5个工作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同时单位客户、个人客户还需符合知识测试要求、交易经历要求等。
原油期货是证监会批准的首个境内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包括跨国石油公司、原油贸易商、投资银行等,推动形成反映中国和亚太时区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虽然国内原油期货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交割,但也接受美元等外汇资金作为保证金使用。境内投资者可通过国内的期货公司进行开户。而境外交易者要开户参与有以下4种模式:一是作为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直接参与能源中心的交易;二是作为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的客户参与交易;三是作为境内期货公司会员的客户参与交易;四是通过境外中介机构参与交易,境外中介机构需要将客户委托给境内期货公司会员或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