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理财观察(2017-12-12)
发布时间:2017-12-12 09:25:34 | 点击:3737银行理财
◆1、央行:中国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00亿元,预期7850亿元,前值6632亿元。M2同比增9.1%,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预期8.9%,前值8.8%。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同比降2346亿。
◆2、央行行长周小川: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增强做好宏观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3、央行周一进行400亿7天和400亿28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600亿逆回购到期,净投放200亿。本周有4800亿逆回购到期。交易员称,央行就7、14、28和63天期逆回购操作需求询量。除14天品种外,Shibor全线上扬。
◆4、上周共有369家银行2789款理财产品到期,环比增14.16%。已公布实际年化收益率的23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5%,环比升0.1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发行的一款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达6.38%,列第一位。
◆5、上周共有375家银行合计发行2692款理财产品,环比减3.86%。已公布预期年化收益率的2666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74%,环比升0.01个百分点。
◆6、证券时报头版刊文称,明年货币政策基调并不会发生重大转向,仍会延续实际中性偏紧的趋势。具体到价格型和数量型调控工具的运用上,“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定向降准”仍是可以期待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组合拳。
◆7、新华社发文称,可以预见,2018年,严监管和防风险仍将是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除了遏制金融乱象的雷霆行动,如何建立符合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框架,如何推进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将是下一步金融监管的着力点。
◆8、据一财,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回应“资管新规延长过渡期”称:一切未定,要等12月17日截止日期到了才能汇总和研究;目前确实存在有些机构千方百计给监管层施加压力,达到放松监管的目的,在这场博弈中,监管机构的态度是“整治乱象,坚定不移”。
◆9、中国证券报:据券商估算,三季度末银行委外规模较一季度末下降逾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力度加大后,委外规模将延续下降趋势。委外受限后,银行可能会拿部分资金为自身做资产配置,用于配置债券或信贷资产。
基金理财
◆1、中国证券报:市场对资金的旺盛需求以及利率中枢的上移,年末货币基金又变成了“香饽饽”。截至12月8日,785只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07%。从数量上看,528只有代码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4%,占67.26%。
◆2、中国证券报:多只创业板ETF自11月23日大盘调整以来出现明显净申购。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市值公司盈利增长已开始强于大市值公司。随着流动性改善,未来A股市场机会或将更多集中在有业绩支撑的中小市值成长股中。
◆3、截至12月11日,今年以来宣布分红或实施分红基金数量达到2274只,其中已实施分红基金共分红1680次,涉及992只,与之相比,去年同期746只基金合计分红1326次。分红总额从1822.97亿元降至649.76亿元,降幅为64.36%。
◆4、证券时报网:数据显示,偏股基金过去四周持续出现加仓现象,四周累计加仓达到了6.31个百分点,股票型和标准混合型基金也有类似的加仓的动作。业内专家分析,股票型、偏股型和标准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同时大幅增加绝非偶然,背后是公募基金整体看好市场后市表现的体现。
保险理财
◆1、上海证券报:为提高保险业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保监会拟对《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目前修订稿已经起草完成,正向业内征求意见。
信托理财
◆1、中国证券报:11月信托运行数据新鲜出炉,年末信托发行量与预期收益率双双走高,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翻涨接近一倍。最新数据显示,11月共有62家信托公司发行了756款集合信托产品,发行数量环比增加37款,增幅为5.15%。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季节性的差异,量价齐升的趋势不可持续,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信托产品规模增速将大概率走低。此外,预期收益率的逆势走高,意味着要更加关注融资方、担保方的资产负债质量。
◆2、经济参考报:受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和市场逐步降温的影响,此前被信托公司抢的火热的新三板信托产品,一时成了“烫手山芋”。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共计16家信托发行过近60只新三板信托产品,仅13只到期,到期不足三成。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大批新三板信托产品的扎堆到期,延期违约现象将更加凸显。
其它理财
◆1、澎湃新闻:小贷公司整治方案下发:决定严格网络小额贷款资质审批,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机构,并要求2018年1月底前完成摸底排查。
◆2、COMEX黄金期货收跌0.38%,报1243.6美元/盎司,刷新近5个月以来新低。COMEX白银期货收跌0.65%,报15.72美元/盎司。市场风险偏好提高,美股上涨打压金价。
◆3、香港证监会发文,促请投资者注意与比特币期货合约及其他加密货币相关投资产品有关的风险;为香港投资者就比特币期货合约提供交易服务及相关服务,须向证监会申领牌照。
◆4、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6173,较上一交易日微涨2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152,调升66个基点,升幅创11月24日以来最大,终结10日连贬。
◆5、美元指数上涨0.09%,报93.9567,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于周三(12月13日)加息,但对通胀担忧仍令多头犹豫。在纽约港务局客运中心发生爆炸后,避险货币日元和瑞郎上涨。美元兑日元涨0.08%,报113.56;美元兑瑞郎跌0.06%,报0.9919。新西兰元兑美元跳涨1.02%。
◆6、经济参考报头版刊文称,2017年行将过去,人民币兑美元站稳至6.6且一度冲破6.5关口,升值幅度达5%,年内“破7”已无可能。归结起来,主因是美元走弱、我国经济走势和汇率政策效果均大大出乎意料。预计2018年人民币难大升也难大贬,总体走稳但双向波动弹性加大,预计波动区间为6.4至6.8,更长远看,人民币依然具备升值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