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7-07-11 09:34:39 | 点击:3883随着我国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回归合理水平,大豆面积产量实现双增,国产大豆产业也从当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复苏。但产业向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普遍短缺、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未来,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应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和引导产业发展。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从2014年在东北三省一区试点推行以来,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在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助推下,国产大豆产业从当初的一蹶不振中逐步恢复,特别是部分物理压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左冲右突,在绿色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摆脱了被边缘化的命运。
物理压榨异军突起
黑龙江绥滨县盛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旭光在国产大豆行业经营多年,亲身经历了国产大豆产业从兴盛到萧条再到复苏的过程,物理压榨豆油(6092, 106.00, 1.77%)的兴起让他看到了国产大豆振兴的希望。盛中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只有2万吨的小型大豆加工企业,近几年采用物理压榨法生产豆油,开工率达到80%以上。
豆油加工一般采用浸出制油和物理压榨制油两种方法,随着物理压榨制油的兴起,浸出制油市场份额逐步缩减。近3年,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积极调整结构,推进设备更新换代、产品技术升级,拓展新领域,九三集团、恒大集团、嫩江四合、八旗粮油、绥滨盛中、中安制油、蓝海制油等物理压榨企业,不仅开工率能够达到全年或半年以上,豆饼、豆粉等产品还能实现出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受我国大豆过量进口、国内加工产能过剩的影响,浸出制油企业开工率不足20%至30%。
“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物理压榨豆油及豆饼豆粉制品需求量增长,是造成物理压榨企业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黑龙江九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理博认为,物理压榨豆企的兴起,短时间内有利于带动国产大豆产业发展。但是,国内物理压榨豆企普遍规模比较小,受技术能力限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此外,受优质优价理念的影响,国产豆油企业始终处于贸易商高价抢原料、进口豆低价抢市场的不利环境,优质高价国产大豆被贸易商和南方企业高价买走,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价抢夺食用油和饲料市场。在国产非转基因豆油竞争优势还没有完全确立的情况下,国产豆油企业高价收购大豆,就无法与南方沿海企业竞争,低价收购又乏人问津。企业要想开工,只能等进口豆价涨到与国产大豆价格接近之际,阶段性开工特征仍然比较明显。
大豆面积产量双增
多年来,实行托市收购政策,扭曲了大豆与玉米的比价关系,大豆种植收益远远低于玉米种植收益,导致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玉米种植面积快速扩张,国产优质大豆、玉米库存居高不下。为了扭转失衡的种植结构,国家从完善农产品(9.06 停牌,诊股)价格形成机制入手,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相继取消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大豆与玉米比价回归合理水平,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