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投期货 金融及衍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

登录 注册 软件下载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津投视点

JINTOU POINT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津投视点

大宗商品疲软主要源于边际供给者重回市场

发布时间:2017-06-12 09:30:42 | 点击:4358
概述:近期大类资产市场的焦点在于股票市场相对强势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疲软。从金融资产的性质上来看,股票反映的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期,考察的时间周期相对长期。而大宗商品受限于现货与期货价格的相互约束,期货价格更多反映了市场对于中期基本面的预期。
通过本文考察,认为股票价格的上涨表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的前景并不悲观。而从诸多商品表观消费观察,上半年大宗商品的下游需求仍然稳健,价格的快速下跌主要是因为在去年相对高价的刺激下边际供给者重新回到市场,导致了基本面的宽松。
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走势出现了明显的背离:自17年年初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近9%,沪深300指数上涨约8%。与此不同的是,石油、有色、黑色以及农产品板块的大宗商品普遍出现较深幅度的下跌。从具体的数据来看,近三个月以来,铁矿石跌去了近36%,原油下跌了8%,小麦价格下降17%。
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良好,上半年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稳健:国内方面,中金的宏观经济学家认为,无论是制造业资本周期、房地产库存水平,还是财政扩张带动的基建投资大周期,表明当前可能处于复苏长周期的早期阶段,而经济融资成本的上升也比较有限。国际方面,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经济增长接近潜在增长率,而全球工业周期仍处在上升通道。尽管货币政策有所收紧,但目前来看商品需求依然向好。货币政策的收紧使得投资者对大宗商品未来的需求开始担忧,并且在商品远期曲线上面表现出了过度的悲观。
商品价格的下跌主要由于边际供给者重回市场,导致基本面宽松对于供给弹性较高的当前商品市场来说,长期的相对高价格是很难维持的,因为边际供给者会重新回到市场,使得供给压力增加。回顾最近这一波大宗商品的上涨周期,是从15年11月份开始工业类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尤其是和中国高度相关的商品最先上涨。价格的上涨除了使得产业链上游受益外,中游厂商利润也明显改善。在高价的刺激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以及橡胶等商品的供给均有明显的恢复,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供给端的压力陡增是主要的原因,而非需求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