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理财观察(2017-6-12)
发布时间:2017-06-12 09:16:39 | 点击:4386银行理财
◆1、新华社发文称,从央行过去一周在公开市场操作的资金吐纳情况看,保持年中流动性基本稳定有了前瞻安排和保障措施。虽然并未"大放水",但仍然充分释放出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大可不必慌张。
◆2、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大型银行要在今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股份制银行要进一步完善专营部门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下放信贷审批权。
◆3、经济观察报: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直言,最近一些非理性舆论夸大了央行正常的公开市场操作。当前时点央行不大可能大放水,预计6月份流动性仍偏紧。
◆4、海通宏观姜超认为,本轮国内利率上升主因在于金融去杠杆。去杠杆核心目标是抑制货币超增,所以看到央行收紧货币总闸门。银行无米下锅,房贷利率飙升,信贷收缩是下半年最大风险。
◆5、同行拆借不能完全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解决资金缺口的成本随之上升,目前全国533家银行中有20家停房贷,未来时间还会有新增。但在政策框架内,不会出现过大面积停贷,不过可能增加购房者贷款难度。
◆6、银行理财发行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今年以来不断走高,银行理财收益率超过5%已不算罕见,有股份制银行在6月1日新推出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已达6.05%。但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也需要谨防"飞单"等陷阱。
基金理财
◆1、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官方微信侠客岛:深陷囹圄但依然"控盘"的徐翔仍是解局棋眼。知情人士透露,有传闻称目前现状下徐翔家人正在寻找接盘者。徐翔能否缴足天价罚金,直接关系着大恒科技这样的企业何去何从。
◆2、经济观察报:减持新规出台后,大宗交易减持虽有所放缓,却依然活跃。上市公司股东靠大宗交易套现,必须多种工具"大宗交易"。一些私募和券商机构开始吆喝他们"创新"的大宗交易业务。
◆3、重庆商报:目前有部分股票型基金(包括混合偏股型)资产净值规模低于或接近于5000万元的"清盘红线"。为在7月基金中报披露前挽回资产净值"触线"的尴尬局面,已有基金公司开始通过自购等方式刺激净值增长。
◆4、经济观察报:公募基金抱团蓝筹真相:生存需要,未来继续坚守。有机构认为,当前公募抱团的高点或已经达到,向下拐点大概率会在三季度出现。
◆5、中国证券网:EPFR:新兴市场股基继续扩张吸金周期。截至7日的当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继续保持资金净流入。截至目前,该类基金的吸金周期持续时间已经达到2013年一季度以来最长。
保险理财
◆1、保监会就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保险公司承保前,应当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掌握企业的环境风险水平,承保期间,应为投保企业进行"环保体检"。
◆2、保监会决定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下调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通过市场化手段进一步降低商业车险费率水平,减轻消费者保费负担。
信托理财
◆1、21世纪经济报道: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目前,信托公司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资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目前信托公司新产品供给仍主要以地产等传统业务为主,而机构需求对此类业务有所饱和或者受未来不确定性加大影响,投资偏谨慎;另一个是,资金端价格上涨与实体企业可承受成本间的矛盾,目前实体企业可承受的融资成本变化并不大,而资金端价格上升较为明显,导致信托公司较为被动。
其它理财
◆1、中新网:《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6》(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发行。报告指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存在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和累计结余为负的风险。
◆2、方正宏观任泽平认为,随着监管维稳、混改提速、货币政策最紧的时间段可能已经过去,股市正处在短期修复的时间窗口。预计房地产短周期或调整到2018年,关键看长效机制。
◆3、易德龙6月12日网上申购,申购代码732380,发行价10.68元,申购上限16000股。
◆4、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家知名房企融资负责人表示,短短半年间,房地产融资环境就变得非常严峻。在货币收紧大趋势下,房企各个融资渠道都受到限制,融资成本相比以前也上升了2-3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