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公司成长遇烦恼
发布时间:2015-07-14 00:13:11 | 点击:6144风险管理公司的创新是未来期货公司最核心的创新之一。目前,风险管理公司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平台,核心定位是风险管理中介和资本中介,方向是为无法直接参与衍生品市场的企业提供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服务。不过,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记者发现,风险管理公司面临着不少成长的烦恼。
“监管层对于风险管理公司的大政策已经出台,总体是支持创新业务的,但有的规定也是限制性的。”德盛期货研究员黄耀伟说,一方面,期货公司以出资额为限,对风险管理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不得为风险管理公司提供融资和担保,这使得风险管理公司很难获得银行授信。券商系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虽然可以寻求券商做担保,但一些上市券商牵涉信息披露,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配套细则尚不明朗,目前缺乏一个针对仓单服务、基差交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的业务操作指引,与相关业务配套的财务、税务处理规定也迟迟没有出台。
而在具体的业务方面,风险管理公司面临的困境似乎更多。
首先是仓单服务,这是目前风险管理公司普遍开展的业务。“企业在仓储公司或交易所注册仓单后,风险管理公司可帮其进行仓单套保,然后向银行融资。也可以将企业的仓单以贸易的形式买过来,然后风险管理公司对该仓单进行套期保值。如果觉得行情没问题,可以帮企业融到相当于货物总价值80%的资金。”黄耀伟说,但是该项业务要求风险管理公司的注册资金比较高,保守估计应该在1亿元以上,这样才有可能深度涉足仓单收购与回购。
至于合作套保业务,其对期货公司而言,也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期货账户是设在产业客户还是风险管理公司是个问题。如果设在风险管理公司的账户上,赚了钱需要缴税,而客户结算时又需要缴一部分税,等于重复收税,但如果账户设在产业客户那里,风险管理公司又难操作。”黄耀伟提出疑惑。
黄耀伟认为,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能否盈利,始终是期货公司要思考的问题。当前风险管理公司业务才刚刚起步,许多公司仓单质押融资到期解押时,交易所会收取年息,这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效益。在化解风险的同时,也要兼顾成本,毕竟,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盈利。
“现阶段风险管理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是基差交易,这是源于其成本低、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这业务的优势在于,买卖双方只需在期货价格的基础上谈判确定一个品质或交割地的升贴水,不仅成交价格权威、透明,而且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黄耀伟说,早在2004年,我国部分榨油企业就开展了基差定价的尝试。近几年,在豆粕价格的大幅波动中,一些豆粕经销商和饲料企业利用基差交易较好地规避了价格波动风险。然而,目前大多数风险管理公司虽然引导企业客户参与基差交易,但并无一个成型的、相对稳定的基差交易模式。
“如何加快制定出较为稳定可靠的基差交易模式,成为研发人员当前一项迫切任务。期货公司应加强培训应用型人才,使研发人员摆脱单纯的理论研究,创造机会让其走出去,走向现货企业学习现货贸易经验,走向交易所学习交易规则,走向优秀的同行公司学习业务经验。”黄耀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