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套保经” 期货工具助力“化危为机”
发布时间:2016-03-28 04:16:21 | 点击:6600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奉行的朴素法则。如今,在有色金属行业,这一规律体现得愈发明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虽然曾经的“黄金时期”弦犹在耳,但有色金属行业已然疲于应对一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产能过剩问题凸显,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大幅减少,亏损不断增加,投资明显萎缩,资产严重缩水……整个行业面临空前的困境。
然而危中有机,在行业低迷之际,仍有企业实现了大幅盈利,甚至借机成为行业领跑者。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让他们能够“化危为机”?
成本支撑坍塌 有色行业适者生存
“从2012年开始,有色金属的价格就开始下跌,到2015年,整个行业都不理想,2016年如果再不寻求转变,我都不知道接下来将会是怎样的情形。”湖南一家有色金属生产企业负责人的担忧,道出了整个行业的困境。
在经历了一个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目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进入一轮深度调整阶段。由于需求增长放缓,供应不断扩张,自2012年起,世界有色金属市场开始进入周期性下行通道,铜、铝、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2015年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
以“铜博士”为例,伦铜指数在2011年曾经达到每吨10000美元以上的阶段高点,而如今已是徘徊在5000美元附近,跌幅逾五成。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有色金属工业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有色金属冶炼和一般加工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矛盾突出。至2015年,中国的有色金属产量仍在继续增长,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4800万吨,已经接近当年世界产量的一半,供应过剩严重。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市场价格的变化,导致全球有色金属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利润大幅度减少,资产严重缩水,产业发展无疑步入严冬。
据统计,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利润下降15%。其中,矿山企业利润下降25%,冶炼企业利润下降35%,大小企业均倍感压力。其中,拥有全球“锡铟双龙头”地位的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无奈交出的亏损成绩单就是一个例证:今年1月27日,锡业股份(000960,股吧)发布业绩预告显示其2015年预亏逾16亿元。
西部某有色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指出,2014-2015年,受全球市场需求不旺以及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有色金属价格继续震荡下跌,其影响甚至超过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市场均已接近或跌破国内生产企业的平均成本线。
“以铜为例,该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工费的景气度,二是绝对价格的景气度。虽然去年加工费达到一个阶段高点,使得企业有利可图,但是以绝对价格下跌为特点的行业景气度回落仍然给有色金属企业带来很大压力。”该负责人说。
传统模式陨落 期货工具“点石成金”
生存还是死亡?这个疑问,已从庙堂之上的大课题,变成了切实摆在每个企业和贸易商面前的必选题,一场有色金属产业链“适者生存”之战呼之欲出。此时,上期所的有色金属期货工具成为领跑企业手中的王牌。
“在供给侧改革大潮下,有色金属行业总体面临去产能的格局,能否运用期货等衍生品工具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中粮期货(博客,微博)研究院总监曾宁指出,例如,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只有七成多,行业长期处于亏损境地,若不通过衍生品工具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部分高成本产能必然将被淘汰。
在这场变革中,这家西部企业游刃有余,秘诀就是其对期货衍生品炉火纯青的运用。据记者了解,自2012年以来,该公司对自产产品铜、铅、锌、金、银进行了相应的套期保值操作,累计交易金额达到2423亿元,累计交割实物铜超过15万吨、铅近3万吨、锌超过20万吨、白银超过120吨,不仅稳定了生产经营,更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
该公司期货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期货市场公允的价格体系和实体服务体系,我们公司既解决了原料和产品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需求,以及谈价议价困难等难题,又实现了低成本原料价格的形成和产品的保值、增值。”凭借多年来对期货工具的运用,该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套保经”。
在他看来,每个企业情况有别,套期保值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有色金属绝对价格下滑的压力下,公司坚持根据基本厂情,先设定短中长期的风险偏好,之后在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之下,做符合公司风险偏好的套期保值策略。
具体而言,在多数情况下,公司首先会在套期保值上基本做到全覆盖,之后依据对某一品种全年均价和波动区间的预测,当价格大幅偏离区间甚至行至极端位置时,有管理地解开部分敞口,从而提高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凭借这一套保策略,该公司已有不少成功的套保案例。例如,在2014年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中,公司利用沪铜、沪锌期货合约出现的反向市场结构机会,实现铜和锌期/现货套利盈利约2亿元;通过市场研判,利用买入交割白银、卖出沪银远期合约等手段,实现白银期/现货套利盈利2000万元;运用点价保值策略,在4239元/公斤卖出沪银合约437355公斤,在3941元/公斤对冲买入等量沪银合约,实现白银产品与原料的销售/价采购差盈利13000万元,等等。
“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方面,我们都会通过衍生品市场进行多次定价,近几年基本都是这么操作,效果很不错。”这位负责人表示,产业资本、尤其是有色金属企业,其产品的金融属性和贸易属性都非常强。如果仅仅像传统模式那样产出一个产品就卖给下游,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了。只有以产品为载体,挖掘贸易价值、金融价值、品牌价值,产品的竞争力才会提升。
衍生品体系仍需完善 争取定价权任重道远
虽然我国有色金属期货品种较为丰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有色的衍生品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期货工具能满足大部分有色企业的套保需求,但美中不足的是期权以及有色金属指数期货等尚未上市,这将使得企业的部分需求难以满足。”曾宁表示。
纵观整条产业链,该负责人也认为,有色金属的衍生品市场仍有两大问题亟待改善。首先,有色金属的衍生品新工具仍待推出。例如,不少有色金属企业的风险意识、管理能力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可以尝试使用期权等工具,以期在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更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其次,衍生品未能覆盖整个定价体系。对于有色企业而言,除了产品的绝对价格,产业链中,加工费和进口到岸升贴水也是重点,甚至往往是决定一笔业务盈亏的关键。但目前,加工费和到岸升贴水仍没有衍生品工具来进行保值。“缺乏这两个保值工具,可能导致不少问题,例如进出口贸易不平稳——每当出现进口窗口时企业就大量进口,没有进口窗口时就一点都不进口。”
而在定价权方面,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有色金属企业在全球有色金属产业链中总体处于中游加工的角色,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售,原材料价格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抗风险能力总体不足。我国的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具备了一定的定价权,但仍需进一步提升。
“在定价权方面,世界铜期货定价依然主要根据欧洲时间伦敦铜期货价格变动,但LME与SHFE的联动性在增强。”东证期货研究所高级分析师郭华表示,一方面,我国铜期货市场与伦敦铜期货市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信息传递效率高,信息响应速度快;夜盘的推出提高了我国期货市场的效率和市场有效性,降低了投资者的头寸风险,有利于提高在世界定价体系中的地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时区差别,我国期货市场虽然在亚洲时间对市场价格起到引导关系,但是却并不具备定价效率,市场有效性还不足。
有学者研究表示,在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上,现货与期货无论从认知上还是价格体系上,都不应存在人为的割裂和本质的区别,期现货只是同一标的物在不同时间阶段的表现形式。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期货市场的发展需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在完善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建设区域性国际市场,进而建设成为全球性的期货市场,以争取国际市场“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