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期机构治理变局考:机构、私募“双趋严”
发布时间:2016-03-04 08:29:45 | 点击:629721世纪经济报道
监管新周期
从去年底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抽查,到对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类机构采取处罚措施,再到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种种迹象预示着一个新的机构监管周期正在到来。转折点是李超的上任。防范风险成为新监管周期的核心,针对机构和私募基金的从严管理未来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可以想见的是,无论是对机构的检查,还是对私募备案的规范,都会被常态化和制度化。
两会之际,有关重塑金融监管体系的关注正在增多,而自2015年9月份的半年至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监管力度或也正被不断加强。
从去年底对25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抽查,到对民生证券、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等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类机构采取处罚措施,再到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种种迹象预示着一个新的机构监管周期正在到来。
值得注意的是,与机构、私募监管升级同步到来的,正是去年9月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赴任,并在人事分工安排下开始了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以及私募基金业务的分管。业内人士认为,该分工落实后,对于明确权责、严管机构起到了作用。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针对机构和私募的从严监管,一方面得益于证监会人事调整后新领导的到位落实,另一方面也与推行资本市场改革背景下,监管转型的内在需求有关。
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层对证券期货类机构贯彻更加严格的监管逻辑后,相关规范措施或将成为新阶段的机构监管新常态;在表现形式上,除对具体业务创新的风险、合规重点监控外,业务资质、部分机构牌照核发等事项也将进一步从严。
机构、私募双双从严背后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针对证券期货类机构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趋严。
去年12月4日,证监会宣布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对25家证券期货机构进行了抽查,而此次检查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机构监管从严的标志事件。
“来执行检查工作的并不是证监会的人,是基金业协会的,但是还是查的好细,问了不少问题,有一些嵌套类产品被重点查问了。”经历过年底机构检查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现在普遍感觉机构的监管正在越来越严格。”
“当时被抽查的大多是业务规模做的比较快,或者体量大,比较容易暴露风险的。”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经纪业务负责人王丰(化名)表示,“其实规模做多了,风控跟不上,合规上或多或少会有瑕疵,而这次检查一定程度也是冲着这个来的。”
无独有偶,2月份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管理也被进一步收紧;基金业协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私募基金提交相应《法律意见书》,且空壳私募以及投顾类私募将被按规核销。
有业内人士猜测,机构和私募业务监管的升级,与去年9月以来的证监会人事调整后的监管新举措有所关联。
“分管机构的新副主席李超可能比较注重问题的发现和风险的防范,因此在监管政策落实上也比较严格。”一位接近中证协的券商人士表示,“去年股灾中许多机构的合规问题被暴露出来,而近半年的整顿、规范措施则在增多。”
去年9月15日,原外管局副局长李超被国务院任命为新的证监会副主席,而在次日,原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因涉嫌违纪被带走调查。
张育军曾是分管机构的证监会官员,而在落马后,其工作也被李超所接手;根据后来形成的证监会分工,李超所负责的正是机构部和私募部的分管工作,同时对接证券业、期货业和基金业三大行业协会,并与另一位副主席姜洋互为AB角。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证券期货机构风险监管的疏忽,是造成去年A股杠杆过高下出现剧烈震荡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强化机构监管有其必要性。
“原来监管机构主要是由张育军负责,当时由于行业处在创新热潮中,搞了很多金融创新,包括HOMS系统等,也的确出现了一些机构杠杆过高,与私募基金、场外配资公司违规合作的现象。”前述接近中证协的券商人士表示,“对这类潜在的违规业务加强监管,在股灾之后有很现实的必要性。”
监管趋严路径
事实上,针对机构与私募基金的从严监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的一轮机构检查中,由于部分机构被发现存在合规问题,而有可能被监管部门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我们现在很怕因为这些问题而被暂停资格,那样许多业务就会受到影响,现在希望如果做暂停措施,也能把时间往前提,这样暂停的时间就短一些。”一家检查中被发现问题的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而彼时更有机构为应对检查,对一些认定上存在争议的操作进行了叫停和账户注销处理。
“之前有些两融、新三板账户有疑似垫资开户的行为,我们针对这些账户都进行了核销。”25家被查机构中的一家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其实这些情况对营业部来说都是掌握的,但因为要应对监管,所以这些擦边球的操作都被合规部要求进行清理。”
而据业内猜测,此番针对机构和私募基金的从严管理或并非一时起意,未来或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无论是对机构的检查,还是对私募备案的规范,可能都会被常态化和制度化。”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表示,“因为机构监管是个比较动态化的事情,单次的检查并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所以估计未来会进一步完善长效动态的监管机制。”
也有观点担心,高压的机构监管政策是否会对业务创新带来影响,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的券商创新大会已为证券期货类机构释放了较多的制度红利,而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活动增加后的风险约束。
“从2012年一直到2014年,一直都有创新大会,而且创新的成果也比较明显,但2015年就没有开,不能说单纯是因为股灾,机构各类业务的创新其实也到了一个应该规范的时期,否则未来暴露的问题会更大。” 王丰指出。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当前的监管力度下,除了业务规范度等过程监管外,涉及证券期货类机构各项业务资格的准入或将更加审慎,而部分类型的证券期货机构牌照的核发也将趋于严格。
“有的类型的机构牌照在短时间之内做大了很多的业务规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跨业的监管套利现象。” 王丰表示,“从供给端从严的限制这类机构牌照其实也是一个规范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