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主粮为何是马铃薯?
发布时间:2016-03-03 18:12:41 | 点击:6196在马铃薯被引种到中国将近五个世纪后,这种多年生草本作物开始正式被确定为中国人的主粮之一。
农业部日前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出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至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中国就提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希望马铃薯这种不起眼的作物品种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作物。
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马铃薯早已是继小麦、稻谷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马铃薯至今已有一万多年历史,16世纪经西班牙人带到欧洲后得到广泛传播,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种植。
在中国粮食产量近年来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中国这一粮食战略颇受全球关注。一些外媒评价,中国将便宜的马铃薯视为解决21世纪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
中国为何要寻找新主粮?
2015年,中国粮食产量顺利实现“十二连增”,全国粮食年产量再次刷新,达62143.5万吨。
在此背景下,中国最近几年却一直在寻找新的主粮作物,且显得有些急迫,这多少令外界不解。
对此,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去年曾解释称,尽管中国粮食总产量持续连增,但压力仍旧极大。
数据显示,在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起始年2003年,当年中国粮食产量4.3亿吨,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34公斤。中国生产的粮食勉强够吃。粮食进出口基本持平。
另一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生产粮食4.84亿吨,中国粮食已经连续6年增产,可是,当年中国粮食消费却高达4.97亿吨,中国自产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消费了。
近些年的另外一些数据还说明,中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粮食进口量和粮食需求也在齐增。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中国的玉米进口在2012年达到520.7万吨,小麦进口达368.9万吨,大米则达到231.6万吨。此前的两年,中国玉米的进口分别只有157万吨和175万吨。
更新的数据是,2014年,中国进口粮食(包括大豆)总量达1.04亿吨。截至2015年10月,当年粮食进口量已达1.03亿。
而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预测,目前中国的粮食总需求为6亿吨,2020年会达到6.7亿吨,2030年达到7亿吨,粮食需求呈增长态势。
所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把“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了2014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首。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显示,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及夯实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三大任务核心的目的仍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2015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出台文件,把确保粮食安全列入省长责任制考核范围。根据文件要求,今后各位地方大员必须在保护种粮积极性、增强地方粮食储备能力等方面尽职尽责。
所以,在上述大背景之下,除了确保既有的粮食成产能力,在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更适合中国保障长远粮食安全的新主粮是一条必然的道路。
为何是马铃薯?
早在2013年,农业部就提出了在中国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发展战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农业经济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徐振宇分析,此时恰逢国际粮价大幅上扬,国内居民有可能面临“买不起粮食”的难题,马铃薯主粮化有现实意义。
但粮食市场逆转来得也很快,目前情况是国际粮食库存积压巨大,价格暴跌不断,国内国际粮食价格严重倒挂。对此,徐振宇也指出,从长期看,由于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等特点,在国际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时期,可作为后备粮食维系国内粮食供给。
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在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的平均产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受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