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CPI、PPI强弱分化进一步加大
发布时间:2016-02-16 00:05:38 | 点击:6099分析人士:输入型通缩压力明显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创下自去年8月以来新高;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滑5.9%,连续42个月负增长,且当月降幅有所扩大。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食品价格上涨推动CPI上行,而PPI降幅扩大表明工业领域通缩并未缓解。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8月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8月CPI环比上涨0.5%,其中猪肉、鲜菜和蛋三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54个百分点,超过8月CPI环比总涨幅。
金鹏期货研究所所长张晓磊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去年9月CPI同比涨幅步入“1”时代,低基数或导致今年年底前CPI相对坚挺。未来猪肉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因此通胀压力不大,料年内货币政策不会受到通胀因素的影响。
工业领域通缩形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进入三季度以来,工业形势严峻,产出能力减弱,工业通缩压力加大。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低位振荡中趋于下行,输入型通缩压力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7.9%、24.3%、18.8%和15.6%,合计影响本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约3.4个百分点,约占总降幅的58%。
在国都期货研发总监鲁娟看来,当前我国部分制造行业在贸易环节已经出现收缩,但并未出现明显去产能现象,产能过剩仍未缓解。
一德期货研究院宏观经济分析师寇宁认为,今年下半年以来,受订单需求下滑影响,工业企业生产扩张持续放缓,补库存意愿较弱。随着四季度财政稳增长政策的发力,预期的改善将带动企业生产恢复,但在需求总体疲软的大背景下,企业或更多采取“随用随采”的方式,库存回补力度恐将有限。
寇宁认为,8月PPI降幅扩大表明工业品需求恢复仍不明显,对工业品期价走势构成压力。8月PPI降幅扩大主要是受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等行业影响,随着近期国际油价的回升,输入型通缩对我国的影响也有望减弱。
方正中期研究院院长王骏分析,8月CPI、PPI数据会从心理层面影响我国部分期货品种的走势,CPI涨幅扩大有望支撑白糖、棉花、谷物、饲料养殖品种的反弹,PPI继续下滑或进一步引发钢铁、能源化工等品种的下行。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鲁娟认为,投资、出口下降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关键因素,扩大消费、加快基建投资、稳定房地产投资或将成为年内稳增长政策的侧重点;货币政策会维持稳健基调,政府会通过多种方式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速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