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探索建立内地大宗商品现货平台
发布时间:2016-01-22 00:40:11 | 点击:5689未来三年还将推进 “伦港通” “新股通” “债券通” 等
昨日,在港交所举办的周年传媒午餐会上,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宣布了该集团未来三年的战略规划。根据这份规划,在大宗商品业务发展远景方面,港交所计划在内地探索建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及融资平台,结合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球700多家交割仓库的成熟现货市场运营经验,进一步推进内地大宗商品市场“实体化”。
“设立地点很有可能选在深圳,初期将以基础金属现货的交易和融资为主。”李小加向期货日报记者透露。
对于建立内地大宗商品现货平台的意义,李小加表示,此举旨在确立贴近现货市场的内地大宗商品基准价格,并使其国际化。
港交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目前,国内的数百家现货交易场所正处于治理整顿中,维权事件此起彼伏,“而港交所作为上市公司,其主导的现货中心将更为市场所信任,并且在相关激励机制的推动下会做得更好”。
李小加表示,该现货平台将仿照LME的运行模式,以LME一百多年的经验来看,唯有进行实物交割,而非以投机为主,才能真正反映大宗商品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价格发现功能。
自2012年收购LME以来,港交所已推出六种伦敦小型金属期货合约,在香港地区初步形成大宗商品交易的土壤。在“互联互通”概念指引和“沪港通”机制的基础上,“伦港通”计划于去年浮出水面。在周年传媒午餐会上,李小加进一步透露,港交所将通过成本、速度不同的两种方式来推行“伦港通”,引导更多亚洲资金参与LME的交易,初期以“西向”交易为主,以进一步促进LME的“金融化”进程。
据李小加介绍,这两种推行方式,一种是直接照搬LME产品,亚洲地区投资者将能够交易以现金结算的LME产品,相当于新建了一个流动性池子。这种方式成本较低,推行速度也较快。另一种是打通伦港间的交易和清算平台,供亚洲投资者在亚洲时区直接交易LME的产品,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推行速度也较慢,“港交所很有可能先启动简单的,再到难的。简单的方式耗时一年左右就能实现”。
股票战略方面,李小加表示,港交所将丰富衍生产品组合,研究推出A股指数期货和期权、A-H股溢价产品、行业指数产品等。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将研究推出“新股通”, 为投资者提供认购跨境一级市场新股的服务,为发行人参与跨境融资提供契机。按照设想,“新股通”的交易模式与“沪港通”相差无几,境外发行人可将股票份额定向或直接发放给内地投资者等。
定息及货币产品方面,李小加表示,通过推出离岸人民币期货及建立场外结算公司,港交所已迈出了迎接人民币国际化机遇的第一步。未来三年,港交所将增加更多新基准价格人民币衍生产品,包括新增人民币汇率产品、财政部国债期货和人民币利率产品。作为同时拥有内地银行会员资格和符合国际监管规定的中央结算对手资格的交易所,港交所计划推出更多场外结算产品,包括跨货币掉期、可交收远期及掉期合约、场外结算外汇期权等。
此外,在港交所2016—2018年的三年计划里,“债券通”也被纳入考量。李小加说:“这对培育离岸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衍生产品的需求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