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转型补充弹药 十余家期货公司去年扩充资本
发布时间:2016-01-07 09:46:22 | 点击:5288
期货公司正在加快由经纪业务转向资管业务转型升级,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强。去年以来,至少有15家期货公司完成增资,达期货公司总数的一成。
目前,期货公司补充资本金方式除了传统的股东直接注资、首发(IPO)两种融资方式外,发行次级债券等也成为重要选项。
资本金3亿成新常态
前些年,很多期货公司为了业务评级而增资到了1亿元左右,如今多数期货公司资本金已达到3亿元规模。北京期货商会秘书长苏英表示,期货公司资本金增多的背后是期货公司业务转型力度在加大,由过去的经纪业务为主向资管业务为主,转型步伐加快。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势必大幅提升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在期货公司增资过程中,来自上市公司股东的直接注资特别受关注。总部位于重庆的西南期货是近年来完成多轮增资扩股的期货公司之一。西南证券(600369,股吧)2013年年底完成对西南期货的全资收购后,分别于2014年2月和2015年初完成两轮现金增资,额度分别为2.5亿元和2亿元,西南期货注册资本也由5000万元增至5亿元,资本实力得到极大增强。
泛海控股(000046,股吧)对于民生期货的增资也同样令人关注。去年12月11日,泛海控股通过控股子公司民生证券出资4.3008亿元,对控股子公司民生期货实施单方增资,民生期货注册资本一举由1亿元增至4.36亿元。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主动放弃了对于期货公司的增资动作。国金证券(600109,股吧)在2015年12月14日披露,该公司董事会已决定终止原拟向旗下国金期货增资的方案,增资1亿元的原定计划泡汤。
陆续选择IPO
与挂牌新三板
在去年,期货公司IPO渠道大为拓宽。2015年7月,鲁证期货成为首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内地期货公司,成功募资9.13亿港币(约7.3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30日,弘业期货正式挂牌港交所,此次IPO募资规模过6亿港元。
在新三板上市的永安期货在去年11月份抛出17亿元的定向发行方案,同时还公布了近3亿元的员工持股计划,规模超过了同在新三板挂牌的联讯证券2.11亿元员工持股计划。
此外,期货公司对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投入也在加快。根据中期协去年底公布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工商登记信息及开户情况看,公示的50家风险管理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公司注册资本金已达1亿元以上规模。
其中,平安期货的风险管理公司——平安商贸有限公司高达10亿元的注册资本格外“显眼”,这已超过了许多期货公司本身的注册资本,随后是永安资本、华泰长城资本的5亿元和3.5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南华期货、中信期货、东证期货、银河期货、广发期货、浙商期货等旗下风险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均已达2亿元,鲁证期货、金瑞期货、光大期货旗下风险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也分别达1.5亿元、1.3亿元和1.2亿元。
次级债募资爆发
除股东增资外,期货公司还发行次级债开辟融资新路。期货业内人士表示,次级债这种特殊债务形式的发行程序相对简单、周期短、效率高,是一种快捷、可持续的补充资本金方式,不仅不会改变期货公司的股权结构、影响公司的决策权,还能降低融资成本。
据了解,招金期货、天风期货、东方期货和财富期货(已更名为中金期货)于去年5月底首批通过次级债务进行融资。其中,期货公司首单次级债券花落东证期货,由东方花旗主承销的2015年东证期货次级债券去年6月18日成功发行,发行总额6亿元,债券期限3年,最终发行票面利率6.82%。此后,华泰期货等多家公司又相继发行了次级债。
从中期协备案信息看,去年以来,期货公司合计发行次级债(包含次级债务和次级债券)27.06亿元。其中次级债券规模为22.5亿元,永安期货、东证期货、华泰期货分别发行6亿元,南华期货发行4.5亿元。中金期货、瑞达期货(博客,微博)等多家期货公司募集资金规模超过亿元。
其中,华泰期货于2015年7月非公开发行了6亿元次级债券,发债利率为5.8%,远低于市场同类型次级债券发债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