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现对接是我国商品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16-01-06 00:07:16 | 点击:5371自2014年“38号文”发布以来,国家对于不规范的交易场所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迫切需要创新,实现现货产业链的升级转型。而产业链的升级离不开定价模式的创新。通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联合和对接,实现期现互通,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促进大宗商品的合理定价。
从国外大宗商品发达市场看,期现货结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外,期货从业机构进入现货业务已经成为国际期货行业的主流模式,随着实体经济和现货企业需求的多样化,实现期现结合更有利于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诉求。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场内场外协调发展,也表明了期现互通的必要性。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结合,将有效贯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需求,降低各类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一直以来,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两大基本经济功能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期货市场的标准化合约交易,使得对商品品级、数量等有特殊需求的投资者难以参与期货交易,而且一个期货品种上市流程相当复杂,前期要付出巨额的成本,并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并不能及时满足实体现货企业的需求。从上述方面看,现货交易市场相对而言更为灵活,极大地便利了有特定避险投资需求的投资者管理风险,构建投资组合。而且,近年来现货市场在公开、公平、公正及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其形成的商品报价能较真实地反映供求双方的需求及预期,可以作为期货市场交易和定价的基础,在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方面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可以说,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实现良好对接,使现货市场成为期货市场的“试验田”,就可以为期货市场节约成本,降低风险,提升品种开发效率,使期货市场能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功能,促进商品金融的发展,活跃市场,壮大市场。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原本实现期现对接面临的技术壁垒得以突破。目前,现货电子交易平台通过采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与上一层级的期货市场仓库互认、仓单互通、信息共享实现有效对接,可解决期货市场这一层级市场的贸易流通功能弱以及与现货市场对接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