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一体化 畅行资管路
发布时间:2015-12-24 00:12:48 | 点击:5268——专访桑鹰资产总经理高勇

初见高勇,他给人的感觉是年轻帅气,但又不失一份投资界人士的老成。谈及与期货市场的缘分,高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自己也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
2007年,高勇来到上海发展,他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证券分析,他在证券行业一待就是三年,这也为他日后做资产管理产品培养了一份定力。
2009年,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建材以及装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成倍增长。同年,螺纹钢期货恰巧上市。“螺纹钢期货上市之后,钢材贸易商对期货工具都很重视,因为他们以前主要靠‘单腿’走路,有了期货工具就不一样了,钢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变强了。”高勇说。
在高勇看来,一方面,钢贸企业可以利用新的工具盈利;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也有了更好的管理工具。事实上,螺纹钢期货上市以后,作为一个新生的风险管理工具,钢贸企业自身对此并不熟悉,他们对期货操盘手的需求也快速增长。而彼时,高勇所在的券商由于人事变动,很多人都离开了公司。
高勇回忆说:“一些钢贸企业正好招人,我正好也离职,机缘巧合之下我进入了上海地区一家大型的钢贸企业,在里面负责期货业务。2009年到2014年,我都在给这家钢贸企业做现货套保。我们企业是沙钢、永钢的协议户,主要做热卷板和螺纹钢贸易,同时也做铁矿石贸易,其中与建材相关的品种套保量就有100万吨。”
高勇坦言,给企业做套保和自己做资管产品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需求点上,做资管产品讲究的是要绝对收益,而给企业做套保只要有“一条腿”赚钱就可以了。高勇解释说:“给现货企业做套保把风险覆盖掉就可以了,做资管产品则要对市场有更好的掌控力,同时做资管产品也要求有更高的回报,这样我们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
事实上,高勇走向资管道路,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在高勇看来,给企业做套保并不是他的最终追求,他始终还是想圆自己的“资管梦”。
用黑色产业链撬动金融市场
正是因为看好大资管的未来,今年高勇与他的伙伴共同成立了上海桑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桑鹰资产)。今年7月,桑鹰资产拿到了私募基金管理牌照,8月下旬开始连续发行了3只产品,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达到1亿元。
2015年桑鹰资产新发行的结构化产品业绩稳定。“我们的产品都是纯期货产品,这跟我们的人才结构有很大关系。”高勇表示,桑鹰资产目前的核心管理团队都在黑色产业链上,而且有相当丰富的投资经验。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高勇有12年的金融投资经验,12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商品期货市场,他所管理的资管产品年均回报率达到50%,其中管理型产品年均回报率达到了100%,但最大回撤只有3%。
高勇除了在黑色产业链上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外,其他核心管理人员也颇具黑色产业链投资经验。比如,桑鹰资产副总经理胡凯也在黑色产业中从业12年,桑鹰资产投资总监刘源更是开发出国内首套“钢铁供需平衡表”和“铁矿石供需平衡表”,并成功运用于投资实践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对黑色产业链都非常熟悉,正是因为熟悉,我们的团队才能够把握住一些投资机会。”在高勇看来,私募行业的基金经理人获取回报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通过股指期货获利,有的人通过有色金属期货获利,有的人则通过黑色系期货品种获利。
“目前私募资管特别多,每个人都想要分一杯羹,我们深深地知道自己所擅长的东西,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发力,还不如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高勇告诉记者,对于一些特别陌生的投资领域,他们根本不会去尝试。
“作为资管产品管理人,我们在金融市场的从业时间并不长,黑色产业链是我们切入金融市场的一个点,不管是为了目前公司的经营,还是为了未来的业务拓展,黑色产业链永远是我们的靠山,因为它始终能给我们提供利润支持。”高勇说。
不过,只专注于黑色产业链投资,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其资金容量或许会有一定的瓶颈,但高勇对此并不担忧。高勇分析说,从国内市场来看,单纯做商品期货的投资一定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市场容量还跟每年市场的波动率有关,有些品种活跃,有些品种不活跃,不能拿现在的资金容量来推测未来的资金容量。
在高勇看来,如果一定说单纯做商品期货有瓶颈的话,可能更多地体现在黑色产业链本身。“如果黑色系期货品种的行情变得很差,或者变得没有波动率,不能给我们利润反馈的时候,我们还看好能源化工这条产业链,只要这两条产业链能够做好,我们就不用担心市场不给我们回报的机会。”高勇说。
目前桑鹰资产正在丰富能源化工产品线条,已经招聘了能源化工产品的研究员。高勇认为,原油是大宗商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而且期货交易所正在推动原油上市,未来原油期货会有很大的投资机会。除了做好黑色和能源化工这两条产业链外,外盘也是桑鹰资产未来将要布局的方向,比如做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和国内铁矿石期货的套利。
投研相结合共话“资管梦”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与国内的一些私募机构不同,桑鹰资产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高勇分析说:“做资管产品,大的逻辑是研究比交易更重要,研究方向错了做的交易也会跟着错,得到的结果肯定也是错误的。我们做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基于研究成果,比如,当研究成果发现市场有合适投资机会的时候,我们就会相应地参与进来。”
不过,高勇也坦言,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交易也经常会出现相悖,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宁愿选择不做,“黑色行业每年提供的交易机会都很多,没有必要去做一些不明确的交易。”
具体来看,桑鹰资产目前的整体策略是基于黑色产业链研究,进行基本面量化,采用趋势和套利对冲策略。“CTA能做的策略并不多,基本上是一段时间内,根据市场的特点选择符合条件的策略去操作,我们大部分头寸是放在套利上。”高勇举例说,同产业链内有螺纹钢期货和铁矿石期货的套利,跨产业链有大宗商品期货之间的套利,如螺纹钢和铜的套利。
另外,高勇还开发了CTAM模型(商品套利追踪模型),这套由投研体系构建出的量化模型组合,主要通过跟踪商品市场的走势变化及其内在规律,发现并捕捉市场中的套利机会。“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我们会综合考虑市场行情、产品结构及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然后进行合理选择,哪个模型被触发我们就用哪个模型。”高勇说。
不管是做趋势,还是做对冲套利,桑鹰资产的最终目标是让投资资金保值升值。高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趋势和套利对冲机会不明显的时候,我们会将资金投向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逆回购等,以保障资金的升值。”
以稳定收益博取长远发展
回顾高勇的交易历程,2010—2013年,他所操作的账户盈利翻了14倍,而2014—2015年,他管理的资管产品盈利则趋于稳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谈及原因,高勇表示,由于做资管产品有风控和清盘线,他一直在找策略最优的风险回报比。
高勇分析说:“寻找最优的风险回报比,就像测试皮筋一样,要测试它的最大张力是多少,超过这个张力可能就要面临被折断的风险,而追求高回报可能也会遭遇比较大的回撤,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资金的稳定升值。我管理的产品能够接受的最大回撤在5%左右,在这个回撤上能够做到25%—30%的收益,我们寻求的是最优风险回报比的产品。”
在风险控制方面,高勇认为,仓位管理要比风控更重要。高勇说:“风险来源于头寸,我没有那么多头寸,或者说我没有那么大的风险敞口,市场的波动就跟我没有关系。当然,我们也要做一些机械止损,不触碰到止损线最好。”
在高勇看来,寻求稳定收益是私募机构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现在有很多人去做资管产品,但真正能够成功的也只有7%—8%,其他人都是赔钱的。高勇他们则更看重以稳定的收益博取长远的长展,虽然目前桑鹰资产的资管规模只有1亿元,但高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2016年他们的资管规模将扩大到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