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投期货 金融及衍生品交易服务提供商

登录 注册 软件下载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 财经新闻 > 文章

以史为鉴| 钢铁裁员传闻此起彼伏 且看欧美钢铁产业如何

发布时间:2015-12-16 09:20:47 | 点击:5207

  继日照钢铁、包钢近两个月相继传出裁员传闻之后,周一,国内媒体报道称武钢集团可能裁员超万人的消息在业内掀起波澜。正值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之际,这不禁令人担忧中国是否会重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地区惨烈的钢铁业危机。

  12月14日,界面新闻发布题为《武钢股份(600005,股吧)计划三个月内裁员逾6000人

  武钢集团或裁员1.1万人》的独家消息。对此,武钢集团官方网站14日晚间通过官方微信发布公开声明称,目前并没有“裁员”,记者仅通过电话与武钢相关人员沟通,并未到武钢实地采访,文中标题等多处表达失准,致使职工和社会公众产生歧义。

  此前,日照钢铁和包钢就相继宣布网络称公司裁员系谣言。11月28日,一篇名为《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发公开信宣布减产减员》的文章开始在网上传播,信中涉及裁员这一敏感话题。随后,日照钢铁在官方网站紧急辟谣澄清,称这封内部信是七年前的旧文,公司完全不存在减产减员问题。

  本月初,网上流传一则“包钢集团董事长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信中称“包钢集团将减产减员”。包钢集团12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所谓公开信是假的,“减产减员”纯属网络谣传。目前包钢集团生产经营情况总体稳定。

  尽管上述国内大型钢厂相继辟谣裁员传闻不实,但在市场颓靡、行业普遍巨亏的情况下,一些海内外钢厂的确在减少员工数量。

  以史为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谭浩9月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称,一些迹象表明,除了产业周期因素外,中国钢铁业面临的更有可能是结构的变化,因此,中国也可能迎来“后钢铁”时代。

  “钢铁危机”是一个工业化国家钢铁业结构性变化的标志。而始于1974年的那场席卷欧美的钢铁危机让人刻骨铭心,因为其惨烈程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历史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钢铁产业,也曾历经了快速增长、调整转型和成熟运营的过程。回顾、分析上述过程,或对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西欧

  无疑,西欧是近代钢铁工业的发源地,在19世纪,西欧曾是世界钢铁生产的中心。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欧钢铁工业破坏极大。

  “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均采取了扶植钢铁工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并成立了欧洲煤钢联盟,即欧共体、欧盟的前身。从1945年到60年代,是其恢复重建期;经历了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改建扩建后,西欧钢铁工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了调整期。

  在这轮调整期间,欧共体及西欧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采取限制粗钢产量的政策,规定各国、各企业最高总产量限额和欧共体成员国内大多数钢材品种贸易量的最大限额。实施限价政策,最初是对钢筋实施最低价格限制,之后又扩大到小型钢材和宽幅热轧带钢。

  其次,通过自愿限制协议,限制欧共体各成员国对本国钢铁企业的资助行为,规定只能为减少产能的企业提供资助。削减产能,政府对此给予大规模补贴。补贴只针对那些削减了产能的企业,一是用于裁减人员,二是用于新技术开发研究和技术改造等。

  同时,欧共体及西欧支持钢铁企业发展优势品种,调整生产布局,关闭部分产能,突出重点,实施集中生产、专业化生产。支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在重组后关闭不具备竞争力的生产线,避免某个公司整体关闭。鼓励钢铁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在1975年至1986年间,蒂森、贺西、曼内斯曼的钢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分别从42%、48%和30%下降到了36%、39%和16%。

  此外,政府对关闭生产线的区域实施支持政策,提供资金、减免税收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吸纳钢铁企业失业员工的能力。

  日本

  日本是传统钢铁强国,新日铁住金、JFE等钢铁联合企业和爱知、山阳、大同等特钢企业,在全球具备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多年在业界享有盛誉。

  日本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对钢铁工业的指导具备很强的针对性。其在钢铁产业调整时期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推动、批准企业结成协调联合体,按季度提出钢铁工业指导性产量,并监督落实、协调,必要时对部分品种的价格调整进行管控。协调钢铁出口,包括调整税率,协调有关钢铁企业就某些钢材品种或某些目标市场,在价格、投放量等方面达成一致行动。

  二是控制钢铁工业新上项目和投资,针对钢铁等不景气产业淘汰过剩装备,出台了《稳定特定不景气行业的临时措施法》。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减少或转移设备能力予以资金支持,并支持加入协调联合体的企业实施减产。在雇佣调整救济金方面,对企业加大优惠政策力度。结合压缩过剩装备,推进生产能力向大企业集中。

  三是对企业投资环保设备给予税收优惠,并准许加速折旧。推动银行对于钢铁工业前沿技术、基础研究给予融资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对重大项目拨付政府补助金。

  四是依托中介组织,协调钢铁与下游行业制定修订相关产品的标准和规范,构建钢材质量保证制度,与工厂认证制度并行实施。调整废钢、电力等原料、能源价格,对进口废钢量进行贸易管理。

  美国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的相当长时间里,美国一直是世界钢铁第一生产大国。之后受“石油危机”冲击,美国钢铁产业竞争力逐渐下滑,80年代开始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从1980年到1989年,美国粗钢产能从15370万吨压缩到10510万吨,产能利用率从66%提高到了85%,从业人数由50万人减少到了21万人。

  美国这一产业调整时期的主要措施如下:

  注重贸易保护。美国钢铁工业拥有强大的工会,为平稳推进产业调整、减少对就业的影响,往往推动政府通过调整税收、采取限额、反倾销诉讼等多种手段实施钢材贸易保护。

  修订税务、折旧、金融政策,加快钢铁企业资金积累,提高钢铁企业融资能力,促进钢铁产业改造升级。如缩短钢铁设备折旧年限,对钢铁企业实施减税、免税,并根据情况延长减免时间等。

  美国高度重视先进技术对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的支撑作用。综合考虑市场、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情况后,美国政府大力支持钢铁企业在工艺流程、技术装备上瞄准领先水平,推动钢铁企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支持资助企业、科技机构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和科研人员培训等。

  不再在环保等方面对钢铁企业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条例。推进兼并重组,提高大钢铁公司的市场掌控能力……

  这些国家或地区关于钢铁产业的调整逻辑,千人千面。但总体归纳,他们对钢铁工业采取的有效调整措施,有如下这些共性。

  1.采取贸易、标准、补贴等种种保护措施,防止形势过度恶化;

  2.限制产量和削减产能,结合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实施集中生产、专业化生产,同时优化了产业布局;

  3.注重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推进产品升级,调整品种、提升质量;政府补贴力度大,但要结合结构调整有保有压,方向上朝失业人员、新技术改造倾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张瑶 )
津投期货 期货聚宝盆 津投期货 互联网云开户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热线 400-692-6868

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59号国际经济贸易中心A座901、905-910
公司网址:www.jtqh.com
夜盘应急报单电话:022-58778345
夜盘应急技术指导:022-58778336
邮政编码:300203
电子邮箱:jtqh#jtqh.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