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期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发布时间:2015-12-08 06:22:00 | 点击:5202日前,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举办的“第11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正式召开。期间举行的境内交易所高层论坛上,“一带一路”给予期货市场发展新机遇成为与会人士探讨的热点。业内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期市国际化正离投资者愈来愈近,并为我国实体经济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大宗商品“国际化”进程加快
对于“一带一路”给期货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各交易所从多方面进行解读,并结合各自特点转化为发展动力。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党剑表示,上期所14个交易品种目前在国际化方面都有所尝试。以境外交割品牌为例,现已有4个品种、39个境外交割品牌,包括铜、铝、锌、镍。尤其是铜,有12个国家的30个交割品牌;天然橡胶、三号烟片胶,像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生产的也可以在上期所交割。
在党剑看来,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应从大宗商品的国际化方面积极推进,“上期所在交易品种国际化上都有所尝试。下一步,在可覆盖领域内,在"一带一路"的64个沿线国家,将尽可能地设置已经有过经验的保税交割仓库等,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保驾护航。”
对于各方关心的期货市场国际化问题,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表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市场国际化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十三五”规划提出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期货业也要走开放的道路,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期货市场在国际化方面应更有紧迫感。
李正强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在国家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下,期货市场需要成为国家战略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实施。
李正强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已深入融合到世界经济中,金融市场开放正稳步推进,期货市场要跟上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有责任义务为国际市场提供公开、透明、公正的市场价格,这也有助于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基于上述认识,大商所一直重视研究铁矿石期货市场国际化问题,并做了充分准备。铁矿石期货市场运行两年多来,已有5000多个国内法人客户参与交易,市场运作比较成熟,为市场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介绍,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不少期货品种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目前,郑商所正在组织人力、物力,对电力、天然气期货品种等加大研发力度。同时,探索在PTA期货上引进境外投资者,以推动该品种的国际化进程,现正就相关规则制度进行研究论证和意见征询。
据悉,作为全球唯一的PTA期货,PTA期货在国际上的价格影响力越来越强,一些国外企业参与市场避险的愿望日益强烈,要求进入市场管理风险的呼声渐高。
衍生品市场需有序发展
与大宗商品相比,国内金融衍生品的国际化之路显得更为稳健。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胡政表示,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应该从大宗商品的国际化方面积极推进。金融衍生产品应本着稳妥、有序的态度推进产品的国际化,能更好地、有效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中金所未来在衍生品产品上要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把在岸的汇率衍生产品市场有序发展起来。
“中国的市场和欧美市场有很大不同,欧美市场是在场外的衍生产品,尤其是汇率的衍生产品,在发展得非常成熟的基础上再来发展场内市场,到场内的集中统一清算,场内规范化的交易。中国的市场没有经历这个过程,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的时候和OTC衍生品市场协调配合。”胡政表示,需要业内共同探讨,争取寻找更合适的方法推出外汇类的衍生产品。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名誉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表示,期货市场极其重要的功能是能帮助资本市场流动,让未来的市场健康、稳健发展,最终让人民币得到储备货币的地位,“中国的期货市场还是基本立足于国内,跨境的较少。只有当期货市场真正地开放有跨境的活动,才能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