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商品市场供应将收缩 价格反弹可期
发布时间:2015-12-03 18:32:30 | 点击:5117中国需求放缓以及美元持续升值,终结了大宗商品市场的超级繁荣,大量商品价格跌至数年低点。不过麦肯锡分析认为,矿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其实并不像股价表现那样糟糕,供应将会收缩促进价格反弹。而资产价格保持低位也为并购提供了良机。
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从2011年大宗商品最繁荣时期算起,迄今冶金煤价格跌逾70%,海运铁矿石价格下跌65%,铜与黄金价格也下滑逾30%,矿业公司股价也一路下滑。
但从行业情况来看,尽管全球金属需求增速放缓,但仍在持续增长。此外,随着矿产质量下滑以及矿企投资的减少,未来数年矿业供应也将收缩,需求则会缓慢稳步增长,从而促进商品价格反弹。
麦肯锡在报告中从供需、成本以及定价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发现,矿业营收在经历2011-2014年期间每年6%的增速下滑之后,未来十年有可能实现每年4%-6%的增长。
从供需来看,报告写道:
考虑未来十年影响供应和需求的因素之后,我们认为对于未来价格走势,地质因素导致的供应短缺所起的作用,将大于需求的变动。我们研究了矿产质量下滑等地质因素,再考虑到资源逐渐减少,以及新矿业项目的延期,发现供应短缺出现的可能性上升。
而从成本来看,麦肯锡表示,在2000-2013年间,铜、铁矿石、碳酸钾的小型生产商现金成本“通胀”年均增幅接近20%,煤炭企业这一数据稍低,为11%。麦肯锡写道:
通胀受外部因素(例如,当地物价指数、工资和油价上涨以及当地货币相对美元的升值)以及内部因素(比如生产力、金属质量以及矿场状况)的影响。
在油价下滑、美元升值的背景下,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外部因素对成本的影响为中性偏负面。
而内部因素的影响则会长期存在。即便生产力提升,矿石质量的下滑以及生产条件的恶化,比如开采矿石需要挖的更深、运输距离加大,矿企也将面临新的困难。我们预计受地质因素影响的成本通胀(“地质通胀”)水平将持续成为矿企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未来每年总通胀将平均增长4%-7%。
从定价机制来看,麦肯锡认为,传统的价格预测是基于历史价格水平,根据对供需以及政治经济因素的判断得出。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
首先,它没有考虑“地质通胀”的影响。
其次,这些因素也没有完全反应利润的变动,而这对于投资决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投资决策又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供需的平衡。
麦肯锡表示,根据他们价格判断方法,大宗商品价格前景,并不像矿企股价走势那样让人悲观。尽管矿业利润率降低,但整个行业可能将继续保持增长。不同商品的前景可能有所不同,但多个品种可能将重新实现可观的收益。
此外,随着商品价格走低,矿企的财务能力也相对走高,为企业并购提供机会。从下图可见,矿企财务能力与资产价格的相对值重新开始抬头,尽管这一指标距离2011年的顶峰仍有差距,但已经高于历史均值。2011年,大量矿企利用财务能力的提升大举收购现金吃紧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