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大宗商品电子市场应立足服务实体
发布时间:2015-12-03 01:27:44 | 点击:5206泛亚事件的发酵,让国内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监管问题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而一些平台的高杠杆和投机氛围浓厚,也被专业人士所诟病。那么,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生存的根本在于立足产业,服务实体经济,与期货市场形成互补态势。”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下称甬商所)总经理朱金祥昨日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谈及近年来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风险事件频发的状况,朱金祥表示,大宗商品存在金融属性,容易因为市场自律不足、监管缺失、过度逐利等原因,造成行业发展偏离健康轨道,从而丧失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他说,甬商所定位于深耕实体经济,专注提升现货市场服务功能,打破传统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价格波动风险等弊端,结合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现状,探索大宗商品智慧贸易新业态。
“在甬商所的电子交易平台,我们企业能够在价格合适时提前用保证金锁定采购价格,接到订单后,随时提货,货物当天就能进入工厂车间,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一年可节省资金数十万元,效益可观。”宁波镇海一家铜棒加工厂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他甚至将甬商所的注册仓单看作了自家的库存。
据介绍,“当天订货,当天或次日提货”已经成为宁波周边企业到甬商所采购阴极铜的常态,甚至最快能实现一小时内完成从订货到货款清算再到仓库提货的交收效率。企业买入卖出当日就可以随时申请交收,而且买家还能够精准选择所需的提货仓库和品牌等,实现了“标准化交易+个性化交收”的有机结合,不仅符合企业的现货贸易要求,更能灵活真实地反映出现货市场价格,大大提升了交收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数据显示,甬商所今年1—10月累计交收量超144424吨,同比增长超148%,日交收量最高达4200吨,月交收量最高达39485.56吨。其中,进口铜业务自年初取得零突破以来,交收量已达34000吨,占1—10月铜交收总量的23.54%。
谈及与期货市场的关系,朱金祥认为不同市场之间更多是合作和补充关系。“期货市场更多是发现远期价格,大宗商品电子市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现货价格发现和物流保障上。”
一位研究大宗商品电子市场多年的观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类市场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例如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本质是融资模式,原华夏交易所是交易模式,即通过鼓励交易获取交易费用,最为稳健的是以柳州广西糖网为代表现货服务模式。他介绍,广西糖网依托物流和区域优势,通过广泛建立仓库和运输队伍,确立了自己在专业产品领域不可代替的地位。“事实证明,只有立足实体服务,才能获得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