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支撑以及货币企稳 豆类价格或将回暖
发布时间:2015-10-21 16:51:24 | 点击:5096近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宏观经济亦面临诸多挑战,外围市场环境复杂,加之中国需求增速下降,全球股票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遭遇重挫。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也正在多年的低位徘徊。与其他商品一样,供需结构愈发宽松,是压制价格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大豆价格已经在成本附近。农产品(000061,股吧)生产消费有别于供应品,成本或为价格提供较强支撑。而且,国内大豆到港量进入下降通道,港口库存或有较为明显的消耗,中短期供需结构或有所改善。
一、国际豆类市场连续丰产带来供应压力
当前美国大田作物已经进入收割期,美国农业部发布作物生长报告称,目前大豆的收割作业已经完成超过四成,丰收在望。10月供需报告对于单产和总产的预估分别为47.2蒲式耳/英亩和38.88亿蒲。虽然总产量与上一年度基本相当,但是预期出口数量将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最终期末库存或较上一年度增加2.34亿蒲,至4.25亿蒲。就大豆市场而言,随着南北美洲连续几个作物周期的持续丰产,市场供需结构愈发宽松。
图表:美国农业部10月供需报告
二、南美大豆进入播种期种植面积或小幅增加
南美货币大幅贬值,提振当地大豆出口。巴西雷亚尔已较今年年初贬值超过30%,阿根廷比索也是一路贬值,虽然国际市场上大豆价格低迷,但是当地货币贬值,相对抬高了产地销售价格,从而提振了南美出口,特别是在巴西。5-7月巴西大豆出口明显加速,月出口量都在800万吨以上。
此外,新作大豆的销售也在加速。巴西大豆第一大主产州,马托格罗索的新作大豆已经预售超过40%,为近几年大豆销售最快的年份。
图表:巴西大豆月度出口(单位:百万吨)
图表: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
货币贬值也增强了巴西大豆在国际市场当中的竞争力,美国大豆虽然已经收割期,很快进入上市高峰。本年度初期大豆销售较往年明显偏慢,也是当时压制外盘价格的重要因素。但是,近期雷亚尔已经出现反弹迹象,美元兑雷亚尔汇率自9月底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另外,中国贸易代表团在美国签订的超大订单也令美豆销售数据转好。南美低价大豆的冲击或就此告一段落。
图表:美豆销售进度
生产大豆在巴西仍有利润空间,新作种植面积或较上一年度继续增加3-5%,从而提振新作产量预期。美国农业部的预估相对保守,预计15/1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增加250万吨,至9700万吨。
9月15日之后,马州的农民就可以开始种植新一季的大豆。巴西中西部旱季和雨季分明,9月开始,旱季结束逐渐进入雨季。在几个月的旱季之后,农民通常等到第一场透雨之后开始播种新一季的作物。目前播种工作刚刚展开,今年是否会由于天气的原因出现播种延迟的现象,尚不得知,但是即使播种有所延后,对大豆的单产影响并不大,主要的影响在于大豆之后的二季玉米。如果二季玉米的播种延后,会在作物生长最需要雨水的时候碰上旱季,将对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大豆而言,影响不在于单产,而在上市的时间,如果播种延迟,巴西大豆的集中上市时间将延后。巴西南部的帕拉纳州,也是巴西大豆的第二大主产州,早熟大豆已经开始播种,进展较为顺利。这批大豆最早将于今年年底或者明年1月份上市。
三、生产成本为价格提供较强支撑
国际市场价格一路下探,目前已经运行在多年来的低位区间,甚至在生产成本之下。农产品生产有别于工业品。以大豆为例,收获在一年当中只有两季,世界主要大豆供应国美国在秋季收获,而南美则在第二年的冬季,生产没有连续性。而下游的生产加工以及终端消费却有连续性和钢性。这样的生产以及消费特点,使得成本对于价格的支撑也更加明显,如果价格低于成本,农民可以选择在收获之后,储存大豆,等待更加有利的价格出现。
美国的种植成本较高,但是其国内内河运输系统发达,内陆运费较为低廉。而且美国政府鼓励农业生产,对于农产品征收的税费较少。下表为美国农业部给出的15/16年度美豆种植成本,其中包括种子、化肥以及地租和人工等主要项目,按照目前47.1蒲式耳/英亩的单产预估计算,平均成本为10美元/蒲式耳。美国农业部给出的种植费用相对偏高,目前市场普遍估算种植成本在9-9.5美元/蒲式耳。
图表:美豆种植成本
巴西的种植成本相对较低。下表为IMEA给出的巴西第一大主产州马托格罗索的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成本估算。由于雷亚尔贬值较多,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依靠进口的生产物资价格上涨,但是人工等费用相对稳定,15/16年度巴西大豆种植成本小幅上涨至2584雷亚尔/公顷。按照当前的汇率以及目前的单产预估计算(3.1吨/公顷),巴西的大豆生产成本约为5.76美元/蒲式耳。与美国大豆对比,巴西的大豆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马州位于巴西的中西部地区,距离南部出口港较远,内陆运距较长,而且主要依靠公路来进行长距离运输,运费十分昂贵。按照120美元/吨的运输费用计算,马托格罗索的大豆到达南部出口港的成本约为9美元/蒲式耳,即巴西大豆FOB的价格需要高于9美元/蒲式耳,马州的大部分农户才有利可图,当前的价格下,农民的收益已经十分微薄。
四、国内油厂压榨利润良好开机率高位运行
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国内油厂压榨利润都比较不错。良好的压榨利润刺激油厂提高了开工率。压榨利润好转也促使油厂订购大豆数量猛增,今年6-8月份,大豆到港量十分庞大,月到港量都在700万吨以上。目前估测9月到港681万吨,10月620万吨,11月650万吨,12月680万吨。虽然未来几个月到港量较年内高峰期有所下降,但是仍有600-700万吨的量级,跟往年同期比较仍是相当高的水平。
当前现货压榨利润较好,按照张家港港口分销大豆价格以及豆粕和豆油现货价格计算,压榨利润为14元/吨。生产加工利润较好,而且原料大豆供应充足,国内油厂的生产加工积极性被激发。据天下粮仓的统计,5-8月压榨量都在700万吨之上,均是历史同期最高值,而且逐月增加,这也加大了下游豆油和豆粕的供应,令价格承压。
随着进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国内港口库存自6月快速增加,据天下粮仓统计,截止10月9日,港口大豆库存633万吨。当前现货压榨利润尚可,保守按照每月700万吨的压榨量计算,至今年年底,港口库存将下降150万吨左右,至470万吨。与月度压榨量相比,470万吨的港口库存已经显得紧张,原料大豆供应的减少或为豆类价格提供一定支撑。
图表:国内油厂月度压榨量(单位:万吨)
图表:张家港地区现货压榨利润(单位:元/吨)
图表:港口大豆库存
结论:
南北美洲大豆连续丰产,全球豆类供需结构愈发宽松,是压制豆类价格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外盘价格已经低于美豆平均成本,巴西大豆出口也仅剩下些许利润。农产品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特点,或使得成本对于价格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当先国内豆类供应也相对宽松,但是未来几个月到港量下降,港口大豆库存或有较为明显的消耗,将为国内油粕价格提供支撑。因此,建议投资者在盘面压榨利润以及现货压榨利润恶化后,逢低建立豆类多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