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CTA产品将成资产配置重要方向
发布时间:2015-10-19 00:22:48 | 点击:5124现货市场对冲需求巨大
“股市的波动对私募产品的发行影响很大,不少机构开始转向关注CTA产品。”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上周六在“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2015年第五届年会”上表示,随着原油期货这一国际化品种、期权等新衍生品的推出,以及产业客户对冲风险需求的增加,未来我国CTA市场发展潜力将非常大。
国内CTA发展潜力巨大
CTA主要投资于期货市场,鉴于国内期货市场发展时间短、市场容量有限,有投资者有国内期货市场能否容纳较大的资金量、CTA在国内能否做大等这样的疑问。
对此,马文胜表示,除了金融期货,我国还有四十多个商品期货品种,涉及产业链产能规模约14万亿元。“假设每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平均波幅在20%左右,那么就有2.8万亿元产值风险需要第三方市场来对冲。从持仓量看,国内商品期货每天平均持仓2100万手,涉及的现货产值只有9000亿元,多空各有4500亿元。这显然不能满足年平均价格波动20%、产值2.8万亿元的风险对冲需求。”马文胜认为,对大宗商品市场要保持乐观。
在他看来,正是由于来自现货企业的对冲风险需求极大,近两年大宗商品整体持仓规模还将上升,国内CTA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马文胜还道出了CTA在国内发展的八大基础:一是交易品种的丰富和多元化,二是现货市场定价与对冲需求巨大,三是衍生品市场工具的创新,四是国际化的机遇,五是市场间的互联互通,六是跨市场IT技术的进步,七是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八是CTA机构的发展。
基于以上因素,马文胜认为,国内CTA不仅今年发展速度快,未来两三年也将有较大规模的增长,而且国内CTA大部分是以期货资管的形式出现。由于CTA产品具有收益相对稳定、回撤低的特点,他建议机构加强对CTA的研究和配置。
“CTA将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投资将以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汇率为主,并应用各类衍生品工具,这样有利于捕捉不同周期下的投资机会,有利于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马文胜称。
商品市场现布局机会
除了期货公司的CTA产品外,国内部分私募的CTA产品近年来也崭露头脚。比如上海富善投资和深圳凯丰投资,两家私募均在今年获得了第六届私募金牛奖。此外,白石资产、南京持赢投资、深圳凯纳投资等私募,也都表现不错。
不过,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CTA基金规模并不大,资金规模在30亿元左右的CTA(以主观交易为主)在业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CTA基金长期以来并未受到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认可,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的“股市狂欢”中,CTA基金处于被“冷藏”的尴尬位置。
“CTA基金平均20%左右的年收益,根本吸引不了投资者的注意。前段时间CTA比较郁闷,尤其是主观交易为主的投顾,根本找不到客户。”新湖期货资管部负责人林惜在会上说。
不过,在经历股市大幅波动的考验后,CTA产品持续稳健的收益特征逐渐受到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关注,并成为其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9月以来,虽然一些CTA受到期指限仓的影响,但不少投顾积极调整策略,转战其他市场,尽量降低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富善投资在内的一些私募,现阶段都在积极开发商品新策略。富善投资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林成栋在会上表示,公司不断扩充投研团队,在市场出现变化时及时找到新策略。在当前期指只能做中长线的情况下,富善投研团队最近在商品期货上有所突破,开发了一些新策略。此外,他还透露,公司已经开始布置外盘投资研究计划,下一步将把目标放在境外市场。
实际上,在股市动荡、期指交易受限的影响下,一些资金也开始流向商品期货。与此同时,商品期货一些品种也表现得较为活跃,开始出现一些机会。另外,国内原油期货即将推出,也让一些私募人士对商品期货市场充满期待。
“国内经济正处在5—10年时间的痛苦转型期,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商品市场,基本都处在供应过剩阶段。全球大宗商品市场40%以上的需求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均不能取代这部分需求。”上海明汯投资总经理裘慧明会上表示,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空间仍很大,商品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相对而言目前做空比较好。
记者发现,一些以商品投资为主的CTA产品上周净值创出了新高。上海明汯投资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上周商品期货在股市的带动下波动加剧,公司CTA产品在起伏的商品行情中抓住短线趋势,产品净值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