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过去两周商品只是反弹 供给和中国才是长期关键
发布时间:2015-10-15 16:13:08 | 点击:5111高盛报告称,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两周只是反弹,基本面没有任何显著变化,长期趋势在于供给周期变化,以及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商品需求的再平衡。
受到美国宏观数据弱于预期,金属供应削减的消息以及仓位收紧的共同推动,10月份石油和金属价格大幅反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基本面状况有任何显著变化。
高盛称,将继续关注大宗商品的长期供应趋势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的“硬数据”。新兴市场需求显示出更悲观的前景,但是也开始预示着需求将从“资本开支”类大宗商品(capex)再平衡至“运营开支”类大宗商品(opex)。运营开支类大宗商品包括,能源和铝等基于消费的金属;资本开支类大宗商品包括钢铁、水泥、铁矿石等。
长期以来,高盛一直认为,在过去十年内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提振了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随着价格上涨,许多种类商品的全球需要下滑,但是它最终激励了商品企业产能扩张和页岩油气等科技创新,这直接导致了当前的供给过剩。在2014年中期大宗商品遭遇抛售之前,高盛认为供给是关键影响因素,并强调商品周期转向“鼎盛”阶段。这意味着,从整个商品市场来看,随着市场寻求新的均衡,商品价格大幅走低。
高盛还称,三个宏观因素导致了商品市场下跌,即产能增加和开采成本下降(通缩),新兴市场需求疲软和美元升值(市场分化),新兴市场债务再平衡(去杠杆)。虽然高盛认为几个市场会继续下跌,但是最近的下跌速度已经放缓。
在需求方面,高盛认为2015年商品价格下跌大部分是由于中国需求放缓,以及近期人民币贬值。然而,通过对大宗商品需求数据的深入分析,高盛发现资本开支类大宗商品需求在放缓,但是运营开支类大宗商品需求正在急剧增加。
高盛还称,随着重要需求国家变得更加富裕,运营开支类大宗商品表现通常好于资本开支类大宗商品。瑞信发表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美国;以中产阶级人数计中国为全球之冠,达1.09亿名。
多年来,中国一直强调需要经济转型,由投资拉动型转变为消费拉动型。高盛称,从大宗商品需求来看,目前这一进程似乎已经开始。中国对金属需求的峰值很可能已经过去,这引出一个令人悲观的问题:哪个国家将成为“下一个中国”,能够快速提高资本开支以扩张产能,推动金属需求未来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