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研究报告:10月白糖偏强为主 资金急切介入
发布时间:2015-10-12 14:17:26 | 点击:51612015年10月布瑞克·农产品(000061,股吧)集购网大宗农产品平衡表发布
注:以下为布瑞克农业咨询研究部发布关于国内大宗农产品供求平衡研究结论。
白糖:暂维持15/16年度食糖产量预期900万吨
产量:甘蔗种植效益低下促使甘蔗面积急速减少,前期天气不利于甘蔗生长,甘蔗平均宿根年限提高对单产不利,虽然8月份的降雨部分弥补前期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也导致前后生长期生长不均衡,容易造成甘蔗倒伏,也不利于甘蔗糖份的积累,9月份实地产量调研评估显示,柳州蔗区甘蔗长势较往年差,来宾甘蔗长势良好,南宁及崇左蔗区长势偏差,崇左部分甘蔗出现较为明显的虫结,广东地区长势较差,弃荒和改种情况增加。近期广东及广西地区遭遇台风灾害,甘蔗不同程度受损,广东产量预计进一步降低,南宁、崇左大部分蔗区影响较小,预计整体影响在10万吨附近。另外台风带来的降雨对甘蔗糖份积累不利,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在890-910万吨附近,本月暂维持15/16年度国内食糖产量预期900万吨。
消费:今年天气不利影响消费,夏季食糖消费不及预期,本月下调14/15年度国内白糖需求量10万吨至1470万吨。玉米价格持续走低促使淀粉价格下跌,果葡糖浆生产成本降低,从大连淀粉期货1605和1601合约来看,明年一季度,果葡糖浆的价格将在2400-2500元/吨左右,折合白糖价格约3000元/吨,替代优势明显,促使替代增加,碳酸饮料、果汁、糕点、果脯蜜饯等行业使用果葡比例增加。因此我们下调15/16年度国内白糖需求预期20万吨至1560万吨。
进出口:海关总署发布数据,8月份国内进口食糖25.57万吨,同比降25%,出口0.67万吨,净进口量26.90万吨,其中进口巴西糖16.36万吨,澳大利亚糖4.02万吨,泰国5.18万吨。截止8月底,14/15年度国内进口食糖数量已经达到415.6万吨。根据后期船期的监测,预计9月份食糖到港量仍将达到45万吨以上,但受到许可的限制,报关数量估计偏少,本月布瑞克下调14/15年度国内食糖进口量15万吨至435万吨,下调出口量至5.5万吨。
目前国家维持严控进口的政策不变,下年度进口许可预计年末发放,我们初步维持15/16年度中国食糖进口量预估300万吨,出口展望7万吨。
库存及库存消费比:根据布瑞克10月中国食糖供需平衡表数据显示:2014/15榨季我国食糖期末库存展望为1106万吨,库存消费比75%,目前国家储备656万吨,地方储备50万吨。15/16期末库存展望为739万吨,库存消费比47%。
外糖快速回升促使空头回补,投机客现净多持仓且创新高。近期利多因素频出,巴西产糖不及预期,当期雷亚尔汇率冲破4.0大关,石油公司声称提高油价增加了乙醇需求预期,10月原糖交付量可观,丰益国际连续第三次大量接盘,外糖或将延续涨势。另外印度出口情况不乐观,泰国产量预期下调,库存减少,均利多糖价。整体看,不利天气对产量的影响显现,糖市短缺预期加强,外糖有望走出长期阴霾,但需要警惕汇率风险,长期看好。
预计国内10月糖价偏强为主,资金急切介入,进口严控在四季度表现明显,显性消费缺口逐渐浮现,需要抛储弥补缺口,限制涨势。鉴于国内生产成本高居不下,内外价差巨大,改革是唯一出路,内外市场趋同是长期趋势。
大豆:大豆进口量逐月降低,但仍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产大豆产量:因种豆补贴的不确定性及滞后性,预计农民或进一步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国内大豆2014/15年度产量较2013/14年度继续减少至920万吨。由于政府调减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改种大豆、杂粮等作物,预计2015/16年度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或有小幅回升,对2015/16年度大豆产量展望至950万吨,较2014/15年度提高30万吨。
大豆进口量:根据海关数据初步结果,8月份大豆进口量为778万吨,环比减少了18.1%,同比增加了29.02%。9月份国内各港口进口大豆预报到港107船681万吨,仍远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我们下调2014/15年度进口量30万吨至7790万吨;维持2015/16年度进口量150 7800万吨预估。
食用消费:本月对食用消费预估维持不变。我们预计2014/15年度进口豆占食用消费份额将达到400万吨左右,较2013/14年度增加70万吨,国产大豆用于食用消费份额由2013/14年度的770万吨下降至700万吨,2014/15年度国内大豆食用消费预计依旧维持1100万吨,与2013/14年度持平。我们预计2015/16年度大豆食用消费总量达到115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料回升至720万吨,进口大豆用量进一步增长至430万吨。
压榨量:当前豆粕相对于其它蛋白原料供应总体充裕,替代性表现较为明显,消费增长将维持。特别是豆粕凭借性价比优势,在饲料使用中广泛替代其他蛋白原料,使得大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油厂保持较高的开机率。我们预计2014/15年度大豆压榨量为6800万吨,较上期持平。我们预计2015/16年度大豆压榨量展望至7100万吨,得益于4季度生猪及禽类存栏有所恢复。
总消费:预计2014/15年度国内大豆总消费达到8156万吨;2015/16年度国内大豆总消费预计增长至8506万吨。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调整后,2014/15年度国内大豆期末库存预计达15985万吨,库存消费比19.5%;2015/16年度国内大豆期末库存预计达到18175万吨,库存消费比21.3%。
豆油:开机水平较高,豆油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
压榨量及产量:维持2014/15年度大豆压榨量6800万吨,2014/15年度豆油产量1258万吨;2015/16年度大豆压榨量展望为7100万吨,较2014/15年度增加300万吨。2015/16年度豆油产量预计达到1313万吨,较2014/15年度增加55.5万吨。
进口量:2015年8月豆油进口量为110815吨,环比下降49.2%,同比下降35.69%。尽管后期进口量有所提高,但进口量总体仍将大幅减少。由于商务部暂停阿根廷豆油进口,进口商洗船现象增加,预计接下来几个月豆油进口量将继续明显减少。下调2014/15年度豆油进口量至70万吨。展望2015/16年度国内豆油进口量为90万吨。
国内总消费:2014/15年度国内豆油总消费预计达1389万吨,2015/16年度国内豆油总消费预计达1439万吨。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2014/15年度国内豆油期末库存预计达到193.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13.9%;2015/16年度国内豆油期末库存展望为157.8万吨,库存消费比为11%。
目前国内棕榈油、豆油库存较高。由于进口大豆持续处于高位,油厂维持高开机率,而棕榈油方面尽管9月现货豆棕价差明显,但是对食用油市场的强监管,使得在油脂中的搀兑消费减少,棕榈油消费旺季不旺。美农10月供需报告下调美豆产量,但巴西大豆产量上调,全球大豆继续维持丰产格局,将会抑制四季度油脂市场价格反弹幅度。
菜籽类:菜籽收购收尾,全球减产已成定局
菜籽产量:2014/15年度国内菜籽产量预计下滑至1020万吨,较2013/14年度下降80万吨。近期对菜籽种植调研的结果显示,国内主要产区菜籽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达到5-10%,因小麦种植效益高于菜籽,且劳动力成本提高进一步使种植转向机械化程度更高用工更少的品种。我们预计新季2015/16年度国内菜籽产量下滑至920万吨,较2014/15年度下滑100万吨。
菜籽进口量:2015年8月菜籽进口量为57.6万吨,同比增加了100.82%。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累计进口量为444.9万吨,比上一年度同期增加了3.09%。国产菜籽预计将出现较高幅度的减产,需要进口菜籽补充缺口。展望2015/16年度国内菜籽进口量将达到520万吨。
压榨量及菜油产量:国产菜籽逐年减产,菜籽压榨逐步集中于沿海,总压榨量预计呈现下滑态势。2014/15年度菜籽压榨量达1430万吨,菜油产量为522万吨;2015/16年度菜籽压榨量展望达1410万吨,菜油产量为542万吨。
菜油进口量:2015年8月菜油进口量为5.9万吨,同比增加了205.67%。2014年6月-5月国内菜油进口量达到61.85万吨;展望2015/16年度菜油进口量为100万吨。
菜油消费量:2013/14年度国内菜油消费量预计达到510万吨,国家不再收购搀兑进口菜油进入国库,进口菜油量下降。2014/15年度菜油消费量预计达到560万吨。预计2015/16年度菜油消费仍然保持增长,展望2015/16年度菜油消费量至600万吨。
菜籽国内库存及库存消费比:2014/15年度国内菜籽库存预计达到39万吨,库存消费比达到2.68%;2015/16年度国内菜籽期末库存预计达到24万吨,库存消费比为1.65%。
菜油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2014/15年度国内菜油库存预计达430.7万吨,库存消费比为76.8%;2015/16年度国内菜油库存展望为47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78.8%。
今年新季油菜籽已基本交收结束,三季度油菜籽价格受货源减少影响有所提振,近期全国菜籽价格较前期小幅回升,但仍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约30%。湖北菜油价格9月落至6000元/吨附近后开始止跌振荡,陷入低位小幅波动格局,三季度菜油价格继续延续该小幅振荡走势。如今的价格仅相当于2006年中期菜油大幅上涨前的价格水平。目前新季小包装菜油需求尚好,但对库存的消化有限;尽管棕榈油等周边盘面的坚挺对菜油价格有一定支撑,但菜油价格上行的压力重重。
全球油菜籽减产,主要原因是油菜籽种植经济效益低,不少农户转向种植其它作物,使油菜籽播种面积大幅下滑。另外,天气原因也使不少地区的油菜籽单产下滑。但油菜籽相对于豆类而言,数量有限,其价格乃至下游产品菜油和菜粕(1994, 19.00, 0.96%)的价格,都因相关豆类产品的替代性强,难有独立的上涨行情。
棕榈油:棕榈油产量已达峰值,减产周期或将到来
进口量:融资属性下降,进口利润成为国内棕榈油进口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马来西亚棕榈油9月份的出口数据来看,出口环比8月增长了0.7%,从SGS的数据来看,8月份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环比上月有所增长。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8月份我国棕榈油进口量为42.93万吨,环比增加了38.32%。10-8月棕油进口总量达404万吨,维持2014/15年度棕榈油进口量为520万吨。2015/16年度预计进口量出现较明显回升,展望2015/16年度棕油进口量回升至590万吨,较2014/15年度增加70万吨。
消费量:食用消费将继续维持偏弱水平,预计2014/15年度棕油消费550万吨;2015/16年度棕油消费展望为600万吨,较2014/15年度略增50万吨。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2014/15年度国内棕油期末库存预计48.4万吨,库存消费比为8.8%;2015/16年度棕榈油期末库存展望为38.4万吨,库存消费比为6.4%。
9月份国际国内棕榈油价格持续走弱,期价仍维持低位震荡走势。MPOB报告利空符合预期,但美豆的弱势利空则再次出乎市场意料,随着天气炒作结束,美豆出口时间窗口临近,短期油脂市场仍难改基本面偏弱的格局。主产国棕榈油产量可能已达峰值,11月份、12月份将迎来减产周期,且厄尔尼诺有造成减产幅度扩大的可能,再叠加上第四季度油脂迎来消费旺季,棕榈油期价可能迎来季节性上涨机会。国际豆棕价差过大,马盘强势反弹,豆棕价差的修复性调整支撑棕榈油价格小幅反弹。但棕榈油价格持续反弹仍缺乏支撑。继续关注中国经济走势、全球金融市场运行状况、美联储加息、国际油价走势和厄尔尼诺影响等因素。
豆粕:豆粕成交有所好转,但高开机率供需仍然宽松
产量:本月维持14/15年度大豆压榨量6800万吨,豆粕产量5372万吨。展望15/16年度大豆压榨量7100万吨,豆粕产量为5609万吨。
消费:农业部发布8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小幅提高。由于豆粕比价仍具有优势,仍能部分支撑豆粕的替代需求,本月维持14/15年度豆粕饲用消费量5100万吨。展望15/16年度豆粕饲用消费量5400万吨。
进出口:8月,我国进口豆粕3044吨,环比增加了271%,14/15年度截止8月,我国累计进口豆粕54056吨,本月维持14/15年度豆粕进口量6万吨,展望15/16年度豆粕进口量6万吨;8月,我国出口豆粕13.84万吨,环比减少了25%,14/15年度截止8月,我国累计出口豆粕136.74万吨。维持14/15年度豆粕出口量150万吨,展望15/16年度豆粕出口180万吨。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经调整,14/15年度豆粕期末库存为525万吨,库存消费比为10.01%。展望15/16年度豆粕期末库存为56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10.04%。
9月份豆粕行情稳定运行,月末价格2788元/吨,环比涨幅2.6%。初期,市场预期9月份美农报告利多,美豆行情上涨,豆粕跟涨。美农报告意外利空,但由于工厂之前积极出货,库存大幅下降,挺价意愿较强;加之学校开学季,畜禽产品消费增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饲料的需求。多种因素的综合较量之下,豆粕行情下跌空间有限,窄幅波动。预期国庆假日之后,会迎来一次补货小高潮,对豆粕构成利多支持。美农10月供需报告下调美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但巴西大豆产量上调使得全球2015/16年度大豆保持增产,尽管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饲料需求较好,但是新季棉粕、菜粕的上市,特别是玉米价格的持续走弱,豆粕价格反弹的幅度或将不及预期。
玉米:替代品进口创纪录,玉米饲用消费下调至10900万吨
产量:布瑞克预计2014/15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660万公顷,产量为21600万吨,展望2015/16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730万公顷,由于内蒙古阶段性低温以及辽宁持续干旱造成的减产影响,本月下调2015/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300万吨至22100万吨。
消费:布瑞克预计 2014/15年度中国玉米饲用消费10900万吨,较上月下调200万吨,工业消费量5400万吨,维持上月预估;展望2015/16年度玉米饲用消费1200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5600万吨,维持上月预估。下调饲用消费主要是由于今年替代品高粱和大麦的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水平,截止8月底,2014/15年度中国进口高粱909万吨,进口大麦856万吨,两项合计1765万吨,比去年同期的905万吨增加865万吨,预计到本年度9月末,高粱大麦年度新增进口量约为950万吨,考虑小麦替代减少量、高粱大麦1:1.1替代以及库存等因素,我们下调玉米饲用消费200万吨至10900万吨。
农业部发布2015年8月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量39234万头,比上月增加0.5%,比去年同期减少10.4%;能繁母猪存栏量4040万头,比上月减少0.4%,比去年同期减少14.2%。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1500万头,比上月增加0.56%,比去年同期减少19.03%。据布瑞克监测,目前生猪规模养殖利润约为546元/头左右,随着生猪价格回调,养殖利润减少,四季度进入畜禽产品消费旺季,饲料需求有望逐渐转好。工业消费方面,随着原料玉米价格的普遍下降,淀粉生产出现利润,低价有利于刺激下游的需求。
进出口:2013/14年度中国累计进口玉米327.7万吨,2013/14年度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2万吨。根据本年度累计进口量,以及未来1个月进口量预估,本月上调2014/15年度中国玉米进口量40万吨至540万吨,预估2014/15年度玉米出口量为3万吨,预估2015/16年度玉米进口量330万吨,2015/16年度玉米出口量3万吨。2015年8月份中国进口玉米60.76万吨,同比增加354%,环比减少45%,2014/15年度截止8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玉米535万吨,同比增加64%,8月份进口玉米仍然以乌克兰的非转基因玉米为主(占比73%)。
8月我国进口高粱54.89万吨,环比减少50.7%,同比增长26.7%;进口大麦77.82万吨,环比减少39.3%,同比增长141%。9月份高粱和大麦开始实施进口许可证管理,预计9月份进口量将出现大幅下滑。但我们预计高粱和大麦的年度进口有望达到创纪录的950万吨及900万吨。
库存消费比:2013/14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11386万吨,库存消费比为63.37%;预计2014/15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1562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87.27%,展望2015/16年度玉米期末库存为1882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97.85%。
9月份新年度临储政策公布,收储价格统一下调至2000元/吨,下调幅度为9.9%-11.5%,虽然下调幅度处于预期之中,但政策发布后,玉米期价和现货价格应声下跌,东北及黄淮海产区现货价格普跌100-200元/吨,然而收储政策的发布只是导火索,背后庞大的玉米库存以及新玉米集中上市压力才是真正元凶。10月份,高粱等实施进口许可管理后,有利于国产玉米的消化,不过10月份面临的新玉米集中上市压力较大,玉米现货价格仍将下探,但由于今年价格持续下跌,以及新年度收储价托底,预计现货价格下跌空间已不大。
生猪:目前猪价来看,仍有下跌空间
能繁母猪:仔猪繁育利润较高,刺激后备母猪补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回升。本月估计2015年3-4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562万头和4566万头,展望2016年1-2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605万头和4630万头。
仔猪补栏:本月估计2015年第3季度仔猪补栏量为19131万头,较上月持平;第4季度仔猪补栏量为18940万头,较上月持平;展望2016年第1-2季度仔猪补栏量分别为18250万头和18377万头。
定点屠宰数量:本月估计2015年3-4季度定点屠宰量分别为6900万头、7200万头,展望2016年1-2季度定点屠宰量分别为7600万头和6900万头。
出栏总量:本月估计2015年3季度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6511万头;展望2015年4季度生猪出栏量分别为18034万头,较上月持平;展望2016年1季度出栏量为18605万头,;展望2016年2季度出栏量为18291万头。
期末生猪存栏:本月估计2015年3-4季度期末生猪存栏量分别为47216万头、47655万头,分别较上月持平;展望2016年1-2季度期末生猪存栏量为46824万头、46437万头。
仔猪供应/出栏比:经调整,2015年3-4季度仔猪供应/出栏比分别为115.9%、105%,2016年1-2季度仔猪供应/出栏比为98.1%、100.5%。
双节中央投放储备肉,虽然投放储备肉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目前猪价处于弱势情况,对养殖户心理是一种考验,会促进养殖户出栏,保证既有利润,目前冻肉与鲜肉差价巨大,对鲜肉需求形成压制,鲜肉价格处于高位,对消费端形成压制。从饲料原料成本来看,无论是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价格皆处于弱势,生猪养殖的饲料成本维持较低水平。仔猪价格虽然较高位有所回调,但依旧维持高位,使得4季度至1季度出栏生猪的仔猪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外购型养殖户,养殖利润堪忧。从3季度的猪价来看,目前,冻猪腿肉较鲜白条便宜1500-2000元/吨,今年整体疫情情况好,仔猪以及生猪生长情况良好,增加了额外的肉供应,消费端虽有所好转,但情况明显不如预期,屠宰企业依旧处于优势地位,压价能力强,就目前猪价来看,仍有下跌空间。
棉花:小幅调低单产,高库存棉花仍寻底
产量:长江流域及华北棉区播种面积锐减,15/16年度国产棉产量继续走低。考虑到7-8月份不利因素,本月小幅调低棉花单产,15/16年度国内棉花产量为502万吨,较上月调低6.7万吨。
消费:正常情况下秋季纱布需求有所好转,但今年国内外经济低迷,9月份纱线需求仍无明显好转,纱布企业资金压力偏大,进口纱线冲击,国内纱线企业产能利用率低于去年同期,终端服装制造业面临去库存压力较大。8月,我国纱线进口为21万吨,同比增加40%,环比减少1万吨,14/15年度全年度我国累计进口纱线233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5%。进口纱线价格偏低,挤占了国内部分面纱市场,未来几年大量东南亚国家新建纱线产能投产仍将挤占我国纱线市场,本期下调14/15年度棉花消费量至730万吨预估,下调15/16年度棉花消费量至720吨预估。
进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8月我国进口棉花6.97万吨,较7月份继续减少3.57万吨,14/15全年度棉花进口量为166.88万吨。2015年国际棉花价格整体稳定,国内棉花价格走低,内外价差下降。8月份人民币一度快速贬值,提高了进口棉花成本,另外部分棉花以纱线形式进口,预计
15/16年度棉花进口量下降至140万吨。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2014/15年度期末库存1243.2万吨,库存消费比170%。2015/16年度期末库存1164.5万吨,库存消费比162%。国储棉花库存过高,棉花仍需要较长时间去库存。
小麦:小幅调高15/16年度饲料需求
产量:本月维持15/16年度小麦产量至11180万吨,16/17年度冬小麦即将播种,预计16/17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上一年度大体持平,但天气不确定因素,产量或存变数,初步预计产量为11000万吨。
消费:15/16年度小麦需求量为11330万吨,较上月调高20万吨,主要是8-9月份两湖及两广地区使用部分小麦替代玉米,但总体饲料需求仍远低于14/15年。展望16/17年度小麦需求为11480万吨,需求消费增加主要得益于民用消费提高。
进出口:14/15年度全国小麦进口最终为149.5万吨。8月小麦进34.34万吨,同比增暴增10倍,15/16年度前三个月小麦累计进口为107.38万吨,国内外小麦价格偏大,预计15/16年度小麦进口增至250万吨,较上月调高70万吨,暂维持16/17年度小麦进口量180万吨判断。
期末库存及库存消费比:本月14/15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量4737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9.8%。15/16年度小麦期末库存量4837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2.7%。16/17年度小麦库存下降至4537 万吨,库存消费比为39.5%。
稻米:维持2015/16年度国内稻谷产量2.08亿吨预估
产量: 2014/15年度国内稻谷产量2.06亿吨。布瑞克初步预估2015/16年度国内稻谷产量2.08亿吨,维持预估。2015/16年度早籼稻产量3369万吨。布瑞克初步预估2016/17年度国内早籼稻产量3300万吨。
消费:布瑞克预计14/15年度稻谷总消费2亿吨,维持预估,初步预估2015/16年度国内稻谷总消费1.99亿吨。布瑞克预计15/16年度早稻总消费3300万吨,其中口粮消费1850万吨,饲用消费550万吨,工业消费850万吨,种用消费50万吨。初步预计16/17年度国内早籼稻总消费3230万吨,其中口粮消费1800万吨,饲用消费530万吨,工业消费850万吨。
进出口:据海关数据,8月份,中国进口大米21.5万吨,同比增长47.8%,环比下降34%,预计14/15年度稻米进口量290万吨,较上月上调25万吨;预计出口量40万吨,较上月下调5万吨。初步展望15/16年度稻米进口量300万吨,出口量40万吨。
库存及库存消费比:根据布瑞克10月稻米平衡表数据显示,14/15年度,我国稻谷期末库存展望为9482.3万吨,库存消费比47.4%。初步预计15/16年度,我国稻谷期末库存展望为10642.3万吨,库存消费比为53.4%。根据布瑞克10月早籼稻平衡表数据显示,15/16年度早籼稻期末库存为812.6万吨,库存消费比24.6%,初步预计16/17年度早籼稻期末库存为882.6万吨,库存消费比27.3%。
9月29日,台风“杜鹃”登陆福建,9月28日-10月1日闽浙赣等地出现狂风暴雨,福建、浙江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致使部分低洼农田受淹,部分处于抽穗开花期的晚稻遭受危害,但整体影响不大,受灾影响不超过10万吨左右。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温高雨少,利于晚稻抽穗灌浆。
目前我国东北部水稻种植良好,机械化水平较高,但国内其他地区机械化水平整体偏低,种植成本高,且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导致劳动力下降,造成土地荒废。越南、泰国与两广地区稻米价差明显,国内走私大米的现象依然严重。南方新季中籼稻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稻价顺势承压。大米终端需求疲软,加工企业采购意愿不强,国内稻价稳中偏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