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心对待期市开放和创新
发布时间:2015-09-24 00:59:24 | 点击:5143 实体企业“走出去”需要强健金融体系
A股近期的波动和期指最严限令,一度令市场担忧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或停步。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法经济财金对话、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也都在有序推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上周,本报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下期市服务实体企业‘走出去’”系列报道,从基础工具创新、市场及品种对外开放、交易所和期货公司“走出去”等方面,对当前形势下国内期市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作了较全面阐述,受到了业界关注,并得到了肯定。
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的期货公司人士普遍认为,扩大期市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为国内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
抓住机遇提升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期间,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有望完成,这将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创造契机。接下来,应该会有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出台。”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对记者说,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各类主体应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做好期市开放、创新工作,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工具需要进一步丰富,境外的企业、机构和投资者要引入国内期市,以提升我国期市在全球的定价影响力。另外,还要鼓励和支持国内期市服务机构到境外设点开展业务,以满足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长江期货总裁助理夏凉平看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内期市要先从自身机制完善和“引进来”上做起。
“总结起来就三点:人人能参与、处处能交割、时时能覆盖。”夏凉平表示,首先以原油期货上市为突破口,打开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通道,然后将原油期货上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期货品种上;其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特征,通过在国内相关商品期货上引入境外注册品牌等方式,拓展沿线国家优质的可交割资源,并探索在当地设置保税交割仓库;再次,国内期交所应进一步探讨形成更为合理的期货交易时间,打造真正具有全球性投资特征的交易平台,满足沿线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对此表示认同,并认为国内期交所还可结合我国和沿线国家的资源特色,探索推出以人民币计价、保税交割、境外投资者可参与的期货品种如20号标胶期货,建立一个立足区域、辐射全球、开放多元的商品定价中心。
积极探索、尝试开放合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壮大和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期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推动人民币加入SDR、A股纳入MSCI指数,中德合资衍生品交易所的建立,以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CME拟在美成立合资公司等,都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罗旭峰表示,当人民币成为全球认可的重要货币后,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在国际上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基于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需要,我国期市势必要“走出去”。
罗旭峰向记者介绍,最近境外一些交易所对国内部分商品期货如白糖、PTA、LLDPE等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研究推出以这些商品作为标的物、以中国相关商品期货交割结算价作为现金交割结算价的“中国版”商品衍生品的可行性,基本和境外期货产品境外挂牌交易类似。
“这说明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已经认可并越来越重视国内期货市场,这是一件好事。”罗旭峰说,“虽然之前我们没有遇到过类似事情,但从推进期市开放的角度看,国内相关主体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尝试推动这样的合作走下去,使国内期货品种真正‘走出去’。”
在罗旭峰看来,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还能为未来境外衍生产品在境内交易所挂牌交易积累经验。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衍生品市场比较薄弱,王骏建议,国内期交所、期货公司可尝试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合作,筹建交易和服务平台,“这种援建是一种软实力输出,与援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同等重要”。
不能一出问题就“因噎废食”
在国际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内相关机构争取更多话语权,期市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有期货行业人士表示,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加快推动原油期货上市,准许境外机构和投资者通过境内法人机构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同时要尽快推出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
“未来几年国内期货市场会加速开放,国内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主体也会加快‘走出去’。”罗旭峰说,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来有序推进期市开放和创新,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因噎废食”,“我们没有太多实践经验,难免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这时我们不应退却,而是仔细总结和反思,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罗旭峰介绍,南华期货境外子公司横华国际现已实现混业经营,目前已是全球十多家交易所的会员,并已成为几家主要交易所的清算会员。8年多时间,他们大都在学习和摸索,走过弯路也遇到过棘手问题。
“这8年来,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些积累,未来在国内期市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得更好。”罗旭峰对记者说,公司很乐意和国内同行一起把中国期市做得更大,也愿意把这几年“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使大家少走些弯路。
A股近期的波动和期指最严限令,一度令市场担忧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或停步。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法经济财金对话、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也都在有序推动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上周,本报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下期市服务实体企业‘走出去’”系列报道,从基础工具创新、市场及品种对外开放、交易所和期货公司“走出去”等方面,对当前形势下国内期市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作了较全面阐述,受到了业界关注,并得到了肯定。
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的期货公司人士普遍认为,扩大期市对外开放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为国内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
抓住机遇提升市场竞争力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期间,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有望完成,这将为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创造契机。接下来,应该会有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出台。”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对记者说,在此背景下,期货市场各类主体应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做好期市开放、创新工作,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工具需要进一步丰富,境外的企业、机构和投资者要引入国内期市,以提升我国期市在全球的定价影响力。另外,还要鼓励和支持国内期市服务机构到境外设点开展业务,以满足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和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在长江期货总裁助理夏凉平看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国内期市要先从自身机制完善和“引进来”上做起。
“总结起来就三点:人人能参与、处处能交割、时时能覆盖。”夏凉平表示,首先以原油期货上市为突破口,打开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通道,然后将原油期货上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期货品种上;其次,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特征,通过在国内相关商品期货上引入境外注册品牌等方式,拓展沿线国家优质的可交割资源,并探索在当地设置保税交割仓库;再次,国内期交所应进一步探讨形成更为合理的期货交易时间,打造真正具有全球性投资特征的交易平台,满足沿线国家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对此表示认同,并认为国内期交所还可结合我国和沿线国家的资源特色,探索推出以人民币计价、保税交割、境外投资者可参与的期货品种如20号标胶期货,建立一个立足区域、辐射全球、开放多元的商品定价中心。
积极探索、尝试开放合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壮大和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期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推动人民币加入SDR、A股纳入MSCI指数,中德合资衍生品交易所的建立,以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CME拟在美成立合资公司等,都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罗旭峰表示,当人民币成为全球认可的重要货币后,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和商品衍生品在国际上会有更大的影响力。
基于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需要,我国期市势必要“走出去”。
罗旭峰向记者介绍,最近境外一些交易所对国内部分商品期货如白糖、PTA、LLDPE等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研究推出以这些商品作为标的物、以中国相关商品期货交割结算价作为现金交割结算价的“中国版”商品衍生品的可行性,基本和境外期货产品境外挂牌交易类似。
“这说明境外机构和投资者已经认可并越来越重视国内期货市场,这是一件好事。”罗旭峰说,“虽然之前我们没有遇到过类似事情,但从推进期市开放的角度看,国内相关主体应该积极探索研究,尝试推动这样的合作走下去,使国内期货品种真正‘走出去’。”
在罗旭峰看来,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这样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而且还能为未来境外衍生产品在境内交易所挂牌交易积累经验。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衍生品市场比较薄弱,王骏建议,国内期交所、期货公司可尝试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合作,筹建交易和服务平台,“这种援建是一种软实力输出,与援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同等重要”。
不能一出问题就“因噎废食”
在国际市场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国内相关机构争取更多话语权,期市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有期货行业人士表示,当前最为迫切的是,加快推动原油期货上市,准许境外机构和投资者通过境内法人机构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同时要尽快推出期货公司境外期货经纪业务。
“未来几年国内期货市场会加速开放,国内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主体也会加快‘走出去’。”罗旭峰说,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胸怀来有序推进期市开放和创新,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因噎废食”,“我们没有太多实践经验,难免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这时我们不应退却,而是仔细总结和反思,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罗旭峰介绍,南华期货境外子公司横华国际现已实现混业经营,目前已是全球十多家交易所的会员,并已成为几家主要交易所的清算会员。8年多时间,他们大都在学习和摸索,走过弯路也遇到过棘手问题。
“这8年来,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些积累,未来在国内期市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做得更好。”罗旭峰对记者说,公司很乐意和国内同行一起把中国期市做得更大,也愿意把这几年“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使大家少走些弯路。
他最后直言,在开放和创新的过程,如果市场出现失灵时,我们需要及时干预,但干预过后要让市场自我修复和回归,以确保市场的流动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