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监管层盯上大宗商品期货程序化交易
发布时间:2015-09-16 21:30:49 | 点击:5370中国加强控制境内市场的行动扩展到大宗商品交易所,投机客从中国股市转战大宗商品期货的迹象引发监管层警觉。
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监管机构最近已要求几家主要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制订规则以监管期货市场中的程序化交易(程式交易)行为。
此前中国已出台一系列新规,限制股票期货市场的"恶意"交易行为。中国股市6月以来大跌逾40%,股票期货交易被视为原因之一。
中国对股市加强监管,促使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此前未被当局盯上的大宗商品。
但是,就在新的股票交易规则开始实施之际,上周铁矿石等商品期货交易量急剧上升,中国政府开始担心大批交易单可能会压垮商品期货市场。根据三大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中国期货市场全球排名第二,仅居于美国之后。
针对程序化交易
大连商品交易所考虑的监管变动草案,近日已向部分会员企业征求意见,草案重点是收紧对程序或自动化交易的控制。
一个交易日内出现五次以上每秒申报五笔,且日内报单4,000笔以上,将被认定为程序化交易商。
交易商须提供从事程序化交易人员的身份详情及其资金来源。同时还必须向交易所提供程序化交易策略,以及交易服务器的地理位置。否则将面临纪律处分,具体处分尚未制定。
在交易所订单录入平台一秒内完成申报并撤单的日内报撤4,000笔以上,且总撤单率超过60%的也将触发更为严格的监管。
而且交易商如果执行两个或以上期货品种,日内报单不得超过4,000笔,而且同一秒内不得在同一期货品种不同合约上反向报单。
"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交易所还在讨论细节,"一位知情人士称。路透尚未联系到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置评。
限制套利交易
积极投资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国内注册交易商和券商称,新规可能会把专门采用套利交易策略的部分企业"挤出市场"。他们套利的策略是利用同种商品在不同月份、或者不同商品在相同合约月份之间的短期价格差异牟利。
一名交易员表示,其所在公司的"超过一半"的仓位都与买卖上海期货交易所不同月份的合约有关,如果新规则得以实施的话,将会受到影响。
其他消息人士则淡化新规可能产生的影响,指程序化交易在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中仅占很小的份额。
"大宗商品交易并未普遍采用计算机驱动的程序化交易,我认为交易所(采用这些规定)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有些过于谨慎了,"一位投资大宗商品等资产的基金经理说。
上海的一位基金交易员表示,这项举措可能会使资金从股指期货流向大宗商品的速度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