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PMI数据很糟糕?事实可能未必如此
发布时间:2015-09-01 14:59:22 | 点击:5233今天早间公布的8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和财新PMI双双走弱,让中国经济继续放缓的阴霾笼罩市场。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本次数据中暂时性干扰因素较大,实体经济其实已经出现改善迹象,甚至中国经济有可能已经完成筑底,并开始进入温和改善阶段。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反映经济热度的先行指标,8月的PMI数据显示,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活动在8月份萎缩,并创近6年半来的最快速率,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因外部需求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原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包括阅兵治污、自然灾害频发、股市暴跌等临时性因素,对短期经济产生了比较大的拖累,所以本次疲软的数据实际上未必能代表潜在经济进一步恶化。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在数据后点评认为,阅兵和7、8月的灾害性天气属于季节性和一次性因素,影响消退之后,经济增长将进入温和复苏轨道。因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出现显著改善,而且8月份从上个月的52.9上升大幅至54.1。
章俊称,实体经济已经出现改善迹象,例如作为克强指数的两项最重要的参数:全国发用电和铁路货运装车,来看情况都出现好转,有理由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已经完成筑底,并开始进入温和改善迹象。
根据发改委最新数据统计,进入8月份后经济运行开始出现积极变化。例如作为克强指数的两项最重要的参数:全国发用电和铁路货运装车,来看情况都有向好的迹象。 8月1-28日,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2.9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54个百分点,比7月增速回升4.97个百分点。从当前电力运行趋势看,预计8月份全国发用电同比增长3%左右;9月份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全国铁路日均装车也出现趋稳态势。煤炭、钢铁、石油等大宗货物日均装车基本稳定; 8月1-27日,全国铁路日均装车数较7月份日均调度水平增加1.2%。
此外,中央稳增长政策火力全开,包括降息降准等货币刺激、副财长朱光耀称的下半年"适当扩大财政赤字"等,加之近国务院也借督查促稳增长工程落地,据此,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认为未来经济基本面会逐渐向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次数据中的制造业部门表现不佳,但服务业部门依然维持在50上方,即代表仍在扩张之中,尽管扩张势头有所放缓。根据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的观点,服务业放缓部分也要归结于6月中旬以来股市震荡冲击了金融服务业。这同样是一种临时性因素。
其实自2013年起,中国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超过了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并且持续上升,截止今年上半年,这一比重为49.5%,已经比第二产业高出了5.8个百分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火车头。
"服务业对中国经济的驱动能力越来越强,且目前服务业仍然健康。所以制造业的疲弱没有以前那么让人担心了。"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Julian Evans-Pritchard日内点评认为,"我们怀疑最新出现的疲弱数据并没有反映潜在经济趋势进一步恶化,而是因为北京周边地区因阅兵需要治污,导致工厂暂时停工造成的暂时性干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