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单串换 推进期现市场格局演化
发布时间:2015-08-04 10:19:02 | 点击:5816仓单串换制度在豆粕期货品种的成功试点,不仅推进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无缝对接,也推动了期现市场格局和现货价格体系的演进变迁。
2014年11月,在豆粕期货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大商所将豆粕仓单串换推广到了豆油和棕榈油两个品种,并在串换主体、品种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交割便利。采访中,大商所相关人员表示,交易所已经开始研究将仓单串换由集团内厂库向集团间厂库推行。
上下游企业 联系更密切
自2013年12月大商所试点仓单串换制度以来,更多中小微企业利用期货市场,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对现代市场的适应能力,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在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仓储、物流优势,拓展全新业务的同时,仓单串换也吸引了更多小微企业参与市场风险管理,利于对接企业避险经营、特别是基差订价等模式的推行,防范市场整体经营风险和企业信用风险。此外,仓单串换制度进一步密切了上游规模化企业与小微企业的业务联系,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客户关系,拓展了市场经营渠道和范围,对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仓单串换业务的推行也为增设交割厂库打开了空间。串换机制的存在免去了企业不敢参与接货的担忧。2014年大商所先后增设8家交割厂库,为油脂企业套期保值进一步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扩大对饲料企业的地区覆盖。
油脂油料市场 定价更透明
仓单串换不仅使中小微企业就近接货、便利交易成为可能,更推动了油脂油料市场在定价透明度和合理性等方面的提升。
仓单串换制度推出后,豆粕期货和现货价格得到有效收敛,豆粕期货在近月合约活跃度明显增加。仓单串换制度推出前,由于买方对异地交割及价格收敛存有顾虑,在临近交割月时,大量持仓平仓,远月合约流动性低。制度推出后,相应的持仓大幅增长,如2012~2014年作为豆粕主力合约的9月合约,在进入交割前月首个交易日持仓量分别为8万手、18万手、33万手(单边),逐期增幅明显。
同时,仓单串换业务推出后,期现价格差大幅缩窄,豆粕主力合约基差比过去6年同期平均基差缩小了16元/吨~192元/吨。远期销售基差也大幅降低,如远期交货的豆粕销售基差从2013年9月以前的250元/吨左右下降到2014年9月的100元/吨以下,而从近期了解到的2015年9月的基差销售合同看,平均基差在100元/吨以下水平已成为常态且基本稳定。这表明豆粕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仓单串换催生了大型企业集团和下游中小微企业均普遍认可的区域价差基准。因豆粕的销售半径通常不超过200公里,区域间的供需差异等因素使得豆粕现货市场价格差异比较显著。为了增强豆粕区域价差的透明度,大商所在其官方网站上每月发布区域价差,基础数据分别来自于第三方市场机构和厂库的对外报价,并以五日均值计算区域价差。
从试点以来的情况看,这些区域价差不仅成为仓单串换双方的定价依据,也为市场提供重要的定价参考,有效提高了市场谈判效率,并有助于建立全国性的油脂油料品种现货价格体系。该价格体系建立后,将大大增强期货市场对现货价格的引导作用,从而构建以期货价格为核心、串换平台地区性价差与品质价差为补充的完整价格基准体系,为油脂油料现货产业发展提供完整的价格指引信号。
将向集团间厂库推广
仓单串换是大商所期货交割制度与服务的又一重要创新。未来,仓单串换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利用集团优势、地区龙头企业优势,扩充串换厂库数量规模,将贸易商纳入串换供给主体,实现由集团内向集团间、集团外延伸;将串换商品品质由期货交割标准品扩大到不同类型产品,实现品质的串换。
大商所相关人员表示,交易所已经开始研究将仓单串换由集团内厂库向集团间厂库推行,由此将进一步提升仓单串换的效率。试点以来,仓单串换打破了期货市场在有限的交割地点进行交割的传统安排,有效推动期货市场标准化与现货市场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消解,并推动市场参与结构的改善,发挥规模参与企业的优势,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给产业和市场带来新的前进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